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09日 星期五

    追逐光影的青春脚步

    ——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印象

    韩业庭 《 光明日报 》( 2014年05月09日   07 版)
    4月28日,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举办电影大师面对面活动,图为美国知名电影人詹姆士·沙姆斯(左)同中国导演乌尔善与大学生开展电影文化交流。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第21届大影节开幕影片《夜莺》海报 资料图片

        5月10日,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将落下帷幕。一个多月的光影盛宴,让无数青春学子沉浸在美丽奇幻的电影梦幻世界里,经历了青春激情的迸发,享受学术品位的优雅,在被唤醒的文化意识里,为中国电影的未来积蓄着力量。

        台上24岁的大学毕业生谢悠,略显腼腆,他身边两位中学生模样的孩子,一个13岁,一个15岁,也都面带羞涩。

        这是大影节期间,新片《青涩日记》主创跟观众见面的场景。

        谢悠是影片的导演,两个孩子是主演。《青涩日记》是他们集体第一次“触电”。

        这就是大影节,不讲资历,不需要背景,怀揣青春激情、电影梦想——就够了。

        事实上,如今大量一线导演,无不是在这个舞台上初试艺声。霍建起、宁浩、张扬、金琛、施润玖……这些新生代导演无不是在这里首次获奖,北京大影节已成为中国影坛新鲜血液的输送基地。

        青年大学生是常为新的,以“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大学生拍”为特色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也总在“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自创办至今,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大学生主持人大赛、大学生影评大赛、艺术设计大赛等各种新元素、各种新环节,不断加入其中。而本届大影节,则举办了首届青年剧本与创意大赛。

        看着从全国各高校征集来的参赛剧本,评委高群书十分惊叹青年学生们的激情和才华,感慨道“随便拿一个让我拍,我都愿意”“后起之秀太可怕了,看了这些剧本,我已经有了放弃做编剧的想法”。

        多样化复合活动汇聚,是大影节的又一特色。本届大影节还新创设“华语新片点映平台”,《控制》《对不起,我爱你》《北京爱情故事》《完美假妻168》《白日焰火》等影片率先在此平台点映,拓展了华语电影文化的高校传播途径。

        “学术品位”已经成为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高举的一面旗帜。本届大影节期间,韩国电影佳作展映学术研讨、中国电影第五代三十年电影研讨、百年香港电影经典影片展映及国际学术研讨会,“商业类型与文化表达”学术研讨会,“电影大师面对面与中国导演对话”等学术活动,先后开展。

        “大影节正是因为具有把握学术、扎根文化的精神,才得以从艰难中起家却依靠青春激情而声名远扬。越是时间推移越能显现坚守的价值。”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说,“全国大学生是支撑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纯净美好、学术品质的基石。”

        市场经济下,一批批年轻学子前赴后继、苦心经营,但捉襟见肘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曾使大影节陷入两难境地——要想良性发展必须拓展市场,而引入商业因素势必影响它的学术品格。但很显然,大影节之所以是大影节,正是因为它在中国影坛树起一块个性鲜明的青春招牌,而不是名与利的纠葛。

        曾经,大影节的学生评委们用他们的学术品位和文化意识,为《背靠背,脸对脸》《美丽新世界》《那山那人那狗》《卡拉是条狗》等众多优秀的国产影片加冕,这是这些优秀国产影片的骄傲,也是大影节的自豪。5月10日,本届大影节将再次用它的独立意识为国产电影洗礼。

        “大学生电影节能持续给予中国电影的,依然是青春学术文化的艺术鼓励。高扬艺术创新、鼓励学术个性、发散文化气息,将始终是大学生电影节的价值所在。”周星说。(本报记者 韩业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