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08日 星期四

    科普小博士

    PX真相

    作者:张媛媛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08日 16版)

        从地方新建PX项目引起争议,到清华学子捍卫PX低毒性的科学常识,一时间PX再次成为大家议论的热词。PX究竟是什么?PX是否有传说中那么恐怖,为何总是惹争议呢?

     

    PX致癌:和咖啡、咸菜属同类

     

        PX是para-xylene的缩写,中文学名“对二甲苯”,常温下是一种液态存在、无色透明、气味芬芳的芳烃化合物。

     

        在整个石油化工行业,PX算相对安全的。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在内的许多国家,都不把PX列为危险化学品,欧盟也仅仅把它列为有害品。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PX定义为“第三类致癌物”,即现有的证据不能证明其对人类致癌,同列入“第三类致癌物”的还有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咖啡和咸菜。

     

        虽然缺少对人体致癌性的证据,但这并不表明PX完全无毒。国际化学品安全说明书显示,PX属于低毒类化学物质。如果用“半数致死剂量(LD50)”的方法进行准确衡量,PX的大鼠口服LD50为5克/千克,酒精和食盐的LD50值分别为7.06克/千克和3克/千克。也就是说,PX本身毒性低于酒精,但高于食盐。

     

        作为一种低毒类化学品,PX的主要危害还在于它的易燃性,而实验证明,PX的易燃性比乙醇弱,乙醇的爆炸范围也要比PX宽。

     

        欧盟之所以把PX列为有害品,是因为当人体吸入过量PX时,对眼部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相关医学资料也显示,长时间接触PX,也可能导致头痛、烦躁、抑郁、失眠、疲劳等症状,严重者可以造成短期记忆障碍。

     

    PX:衣食住行离不开

     

        在现代生活中,PX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用途极为广泛,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商场里琳琅满目的服装和色泽靓丽的床单、窗帘,很多都是用涤纶制成的,而涤纶在成为纺织品之前,要经过“PX—PTA—涤纶”的历程。目前全球生产的3000多万吨PX,绝大部分都成了涤纶的原料,可以说正是PX的“孙子”满足了我们对于服装色彩、光泽、薄厚、透明度等更多的要求。

     

        PX不仅与人们的衣着有关,它也是可以直接入口之物,生病时吃的胶囊,年轻人喝的可乐、汽水、果汁的塑料瓶子都是以PX为原料制成的。

     

        PX和人们的住也紧密相关。老百姓装修房子时需要用到油漆涂料,PX正是油漆的溶剂。

     

        如今人们出行多以汽车代步,PX不但是汽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产高品质汽油的必需品。汽油中PX的占比加大,能够降低汽油中的硫含量,提高汽油中的辛烷值,从而缓解许多城市的雾霾之苦。

     

        我国已成为最大的PX消费国,但近两年国内PX的短缺情形愈加明显,2013年国内PX自给率已降至47%,削弱了我国化工业和纺织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

     

    PX争议:政府相关决策程序应公开透明

     

        国内新建PX项目的争论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争议背后有着多层的原因。

     

        一方面,公众对PX缺乏理性的认识,将PX妖魔化。许多人误以为PX剧毒、致癌、危险性高,或是将PX与毒性很强的苯混淆。另一些普遍存在的疑问是PX是发达国家淘汰到发展中国家的,而且国外就算要建设PX项目,至少也要距离居民区一百公里。实际上,PX的主要生产国除了中国、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外,美国也是PX的生产集中地。同时国外的PX产区往往与居民区“亲密接触”,日本NPRC炼厂与居民区仅隔了一条高速路。

     

        另一方面, PX项目相关决策程序的不透明、不公开更是加深了公众心里的不确定性。人们的恐惧易被放大,谣言乘虚而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恐慌。

     

        争议之外我们要看到,PX是化工行业中上游非常重要的产品,产业链条长,对拉动就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等有积极意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