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不办公。”
一个周六上午,孙波一行四人到北京市一家行政服务中心办理“边防证”。刚踏进大门,值班保安就甩来一句话。
“证件非得在工作日才能办理?”想着未来还要遇到一个又一个证,孙波苦笑起来,“接下来还得请多少假啊!”
周末能多开放些窗口吗?“孙波们”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吗?
近日,记者实地采访,感受窗口的“冷暖”。
请假,绕不过的坎儿
周一下午两点左右,110路公交一现身,孙波便在人流中左推右搡,以最快的速度挤了上去。四十分钟后,她赶到了那家行政服务中心。
二层的34号办证窗口外,十几个人在等待办理业务。孙波匆忙取了号,神情惴惴不安:“等了这么久,不会办不下来吧?”
说话间,一位个子瘦小的女士附和着:“够呛!我都来了4回了。第一次问要什么东西,第二次说必须本人来,第三次来赶上周六不上班,今天是第四趟,够辛苦的。”语毕,她拿出包里的纸巾,擦了擦额头上细小的汗珠。
“我上班时他上班,我下班时他也下班,公共节假日都不办公。”孙波有些无奈。
“所以你们是请假出来办事儿的?”记者询问道。
“是啊,跟头儿说了好久。他开始还不同意。”孙波一位同行的同事被问中了心事,激动起来,“我们四个是一起的,必须一同办手续。老是请假,领导当然不高兴了。”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说:“政府部门提供的一些服务,特别是跟老百姓关系非常密切的窗口行业,确实存在问题:周末不上班儿。而周末恰恰是市民最有空闲的时候,所以对于那些平时工作繁忙,尤其是人户分离的人,比如广州人在北京工作,有些证件必须回户籍所在地办理,如果周末窗口不开,那么回去办事可能要请三四天假。”
“周末需要更多窗口”
“怎么还没好啊?回去还有好多活儿要干。要是周末窗口也办公就好了。”孙波凑近记者说。
她的期望,能实现吗?
“有一定的难度。”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孙涛坦言,行政服务窗口周末全开的话,政府就必须增加财政支出,而目前的行政成本就已经很高了。另外,相关部门要科学地测算平时的工作量,调整人员和开放时间,比较复杂。不过孙涛也认为,涉及公共服务的问题,便利化是应该的。
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内,孙波仍在等候,她不时翻着材料,反复核实。
“东西都备齐了吗?”记者问她。
“都带了。来之前我打电话给派出所问相关手续,电话一直没人接。后来在网上‘攻略’了很久才搞清楚。”无人接听的热线电话,也让她感到不快。
“‘热线电话’也周末不上班啊。我之前丢了驾照,打给交管部门,也一直没人接。”人群中有人说。
记者注意到,邻近办证窗口是网络预约窗口。“那边的网上服务,你会用吗?”
“这么多窗口,也就个别窗口开通了网上预约啥的,我没用过。”孙波说。
不过,对这个网上预约,孙波很有兴趣:“如果能通过网络办理证件,那太方便了,至少不用一遍一遍赶来排队,多便捷!”
那么,既然周末窗口不开放,热线电话又“断线”,是否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证件电子化办理呢?
对此,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白智立表示,这个愿望是很好的,也是发展的趋势,但是目前推广的速度有点慢。“电子政务是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渠道,如果能有效地利用这个渠道,能分流一批熟悉网络的年轻人,这样可以减少窗口队伍的长度。”
纠结中,如何调整
一个“边防证”已经让孙波“跑断了腿”,想想未来还要在一个又一个的“证途”上奔波,她说自己头都“大”了。
“作为普通的市民,我真的希望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能提高一点儿,现代化服务手段能多一点儿,让我们这些前来办证的人也能省事一点儿。”孙波说。
“这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个新问题。”许光建有几分无奈地慨叹道,“像过去,一些大医院周末只开急诊。现在有些医院已经不是这样了,周末也会正常上班,这样能够提供更多服务。有这种改变,舆论的压力、老百姓的需求是主要因素。”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吴帆分析认为:“从服务的角度,从周一到周日都开放,是最便民的,但是从窗口单位的角度考虑,工作人员也有合法的放假权利。而不同的窗口服务不一样,很难一刀切或一概而论地说该怎么放假,要根据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进行调整和科学、规范的管理,这样才能做到最优化。”
“这不仅仅是工作时间的调整。光调整时间,只是治标。”白智立提出了自己的思路,“最基本的,是要简化相关的行政程序,减轻公众的负担。”白智立则坦率地说,“我们要建服务型政府,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公众的需求,政府窗口部门应该多了解,不能墨守成规。”
窗口服务的提升,牵一发而动全身。许光建认为,延长工作时间,可能长时间下来也不一定合适,如何能让窗口服务人员轮着休息,有关部门也应该有所探索、创新。(本报记者 李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