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03日 星期六

    青年面孔

    王盛林的创客空间

    项锋 《 光明日报 》( 2014年05月03日   01 版)

        采访王盛林的地点在北京首都机场开往市区的出租车上,时间也被压缩为机场到三里屯的一个小时车程里。4月30日9点25分,记者刚到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就接到了王盛林的电话,比之前预约的时间提前了5分钟。刚从上海参加完一个创业培训计划的王盛林,神清气爽地出现在面前,“不好意思,今天有好几个预约,只能在路上接受采访了。”王盛林抱歉地说。

        1988年出生的王盛林早已是国内“创客”圈里响当当的人物,作为北京创客空间的创始人,一脸络腮胡的他比同龄人更具成熟和自信。“有好的想法、创意,就去把它实现,这就是‘创客’。”

        有了好的创意,要想实现它,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能力是不够的。高中时,王盛林就诞生了一个念头:能不能建立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喜欢搞创意的人共同实现自己的想法。大学毕业,在做了半年多的“背包客”,游览了30多个国家后,2011年,王盛林在北京宣武门附近租了一间20平方米的小屋,每周通过社交网站举办“创客”聚会、举办工作坊教大家动手做一些东西,这就是最初的创客空间。

        “好玩”是吸引许多年轻人参与创客运动的重要因素,但要想成为一名好的创客,光会玩还不行。由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北京创客空间在创办的第一年里没有任何收入,“经常做着做着,就没钱了。”王盛林经常为钱犯愁,好在有父母和朋友的大力支持才挺过去,“他们也不太懂我在做什么,但是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回想创办创客空间的过程,王盛林充满感慨。

        2012年,王盛林向家里借了60万元创办了“创客嘉年华”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上百名“创客”参与,还引起了北京市、中关村管委会相关领导的重视。这次活动为创客空间引来了发展机遇,中关村管委会不仅将创客空间列入了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项目,还帮助解决了场地问题。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摸索,王盛林也慢慢找到了合适的运营模式。如今,北京创客空间的会员已经有近400人,还与百度、小米等公司达成了80多个项目孵化协议,逐渐开始盈利。

        “现在资金上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只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王盛林伸出手指比画了下,“我现在30%的时间用来与团队交流探讨以确定做什么,30%的时间参与指导一些创客的投资项目,还有30%的时间与国内外的创客团队开展交流,参加一些培训项目。”热衷旅游的王盛林,现在没有一点闲暇时间停下来看看风景。

        上午10点15分,王盛林还要在三里屯谈两个“创客”的投资项目。

        现在,王盛林早已成为许多媒体报道的对象,但是“创客”在国内的知名度还不高。“这也是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有过拍摄微电影经历的王盛林正在拍摄一部反映“创客”的纪录片——“创客百人”。他计划用一年多的时间,记录国内一百名“创客”,通过纪录片的方式直观地告诉人们什么是“创客”?“创客”在做什么?“创客”会改变什么?(本报记者 项锋)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