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创近五年来最低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942.4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1-2月提高0.7个百分点。一个“最低”,一个“提高”,当前中国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如何?未来发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看增速,是否进入下行通道?
经济日报社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研究中心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日前发布的中经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一季度,中经工业景气指数为94.6,比去年四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中经工业预警指数为73.3,比去年四季度回落3.4个点。
无论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还是工业景气指数,都在一季度有所回落,中国工业运行趋缓态势明显。在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看来,这种放缓与我国对工业的主动调控密切相关。
他分析说,从行业变化看,与形成雾霾关联密切的钢铁等高耗能行业及电力、煤炭行业增长下滑明显;从地区分布看,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去年全年减少1个百分点,而对形成华北雾霾关联较大的河北、山西、内蒙古工业增长分别下滑6.5、6.3和4个百分点。由此来看,工业增速放缓并不意外。
8.7%,这个五年来工业增长最低值是否合理呢?潘建成表示,从近两年工业发展速度看,这个增幅仍处于稳定区间。虽然纵向来看,我国工业增速有所放缓,但横向来看,这个速度在全球范围内仍称得上是鹤立鸡群。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去年四季度至今年1月全球工业增长率平均为4%左右,明显低于我国一季度增速。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比1-2月加快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7%,比1-2月提高1.3个百分点。专家认为,3月份工业运行数据的持续回升,说明我国工业运行并未进入下行通道,二季度有望实现回暖。
看结构,能否优化升级?
工业增速总体放缓,工业结构又呈现何种态势呢?
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快于工业平均增速3.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速达到11.8%,同比加快2.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则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行业投资下降7.5%。
“工业调结构、转方式效果如何,主要看三个方面: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表示。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与高耗能、产能过剩行业的不同表现,表明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分布,也体现了工业结构的调整变化。潘建成分析说,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利润增速在20%以上,而煤炭、有色金属冶炼等上游资源型行业利润均出现明显下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9%,而最具活力的私营企业利润增速则高达14.2%。这表明我国工业经济的内生动力依然强劲,工业结构走向优化。
工信部日前联合国家能源局下达了2014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目标任务,今年将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任务。工信部还将推进实施“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启动实施工业质量品牌创新、工业强基、工业绿色发展等6个专项行动。这些举措无疑将推动工业结构进一步转型升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一季度我国消费需求持续增长,西部铁路、能源建设,棚户区改造等项目也将拉动投资平稳增长。在消费、投资整体平稳的大背景下,国家加快完善市场监管改革,化解产能过剩,这些因素将为工业结构调整奠定良好基础。
看企业,如何转型发展?
从增加值、利润等企业发展重要指标来看,钢铁、重化工业等上游资源型行业在一季度均面临较大压力。
张立群认为,短期内,这些行业的企业面临的困难将更加突出,困难企业将增多,这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但也将倒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前途将是光明的。
我国制造业规模在2011年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然而,庞大规模的背后,工业经济“大而不强”现象明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介绍说,中国大多数产业尚未占据世界产业技术制高点;一些国产产品的整机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我国工业占主体地位的制造业竞争力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在我国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工业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发展?潘建成表示,从根本上来说,企业只有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单位投入产出效率,从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步过渡到技术创新优势,才能在新形势、新环境下焕发活力。
张立群认为,在工业结构调整中,要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使企业由低水平、低成本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低污染、低能耗、高质量、高效益的集约化生产转型升级。(本报记者 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