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广大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健康。加之我国人口数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基本国情,使得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变得更加迫切。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推动能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由此,我国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响应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作为基本原则,是改变粗放经济发展方式,使得产业结构向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绿色发展方向转型,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更是在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多年以来,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有识之士已经做出了大量努力,我国政府也旗帜鲜明地指出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倡导国际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更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实现中国梦,建立美丽中国、和谐中国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项十分宏伟艰巨的任务。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文明,还需着力于以下几方面: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循环经济法制建设。我国目前实施的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还不够健全,环境立法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因此,必须完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制度,加大环境管理的力度,逐步提高生态管理的水平。要确保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绿色产品需求,制定实施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相关标准和评价体系,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性企业和园区,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例如,对于那些注重绿色产品开发、积极进行排污治理、节约使用资源和进行废物回收再利用的企业可以在税收减免、信贷优惠等政策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其积极投资于循环经济的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也有力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为提高企业的生态意识确立了导向。
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与先进技术和技术创新密不可分的,技术的创新与传播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根本的3R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创新研发环境友好型产品,采用绿色创新技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废弃物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没有技术创新作保障,发展循环经济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成为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当务之急。政府应当提高对于科研组织及企业创新的鼓励力度,对在环境保护技术创新方面做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要给予充分的鼓励与支持,努力营造技术创新氛围,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加强循环经济教育,推动生态文明实践。相关部门应当采用各种创新手段宣传有关循环经济的知识及价值取向,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节约意识与责任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形成健康和谐的生活生产方式。鼓励群众从身边小事做起,让全体公民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如广泛开展“清除白色污染”“家庭环保行动”“拒绝捕食野生动物”“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提倡少用化学洗涤用品”等活动,以及创建文明生态村、文明生态集镇、文明生态学校。只有消费者清楚地了解循环经济给个人生活带来的好处,才会积极主动地要求购买绿色环保产品。而消费者的需求不仅会刺激企业对于绿色产品技术的研发,促进生态产品市场的形成,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推进了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从而向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迈进。
鼓励建立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依据循环经济发展原理和工业生态原理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是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结果,对于循环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生态工业园区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和多级利用,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产品竞争力,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同时也可增强产业链之间的关联,使生态经济产业链不断得到强化。通过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园区企业改变传统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推广新技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物质循环利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解决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实现了工业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最佳结合;通过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可以引导、改造传统产业,利用生态工业园自身的示范作用,形成资源综合利用的良性循环,以低消耗、高效益、无污染或少污染、资源再生、废物综合利用等方式,实现产品绿色化和生产过程清洁化,引导园区企业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从而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