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5月01日 星期四

    “修己”与“安人”

    清华大学教授 钱逊 《 光明日报 》( 2014年05月01日   07 版)

        当代中国植根于我们悠久的文化土壤之上。传统文化不仅在历史上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深厚的滋养,而且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基础。

        现在我们对道德的理解和传统儒家不完全一样,传统儒家是把“道”和“德”分开讲的。《论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德实际上有两个层次,一个是道,一个是德。“道”是做人最根本的原则;“德”是把道落实到比较具体的行为上。做人要有所遵循,但是光讲“道”的原则不行,还要落实到“德”的层面。也可以说,道是本,德是用,要通过“德”来落实“道”。

        我们现在对“道德”的关注好像比较偏重于“德”,而“道”讲得比较少。道指的是什么?《论语》:“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体现了孔子对仁、对道德的基本要求:首先要“修己”,注意自身精神品格的提高,把精神品格的提高放在对物质生活追求之上;其次要“安人”“安百姓”,处理个人和群体的关系,要把自己放在群体中间,随时随地想到别人。我觉得这两条可以概括为“以天下为己任”,体现了中国人对人生价值的理解。

        最近我在思考,传统的道德传承有两个系统,一是精英阶层——君子的教育,二是普通庶民的教育。道德体系有不同的层次,道的层次比较高深,不是所有人都掌握,普通老百姓只掌握德的层次,“日用而不知”,这是现实的情况。中国的传统道德实际上渗透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礼俗、文学作品、日常生活。老百姓都这么做了,不一定能说出多少道理来,但这个也很重要。精英分子集中地体现了传统。但是老百姓的生活行为也是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传统。如果没有这些,就算不上中国的传统。说中国是礼仪之邦,还是体现在老百姓身上,不只是少数的精英分子。精英阶层的道德和普通庶民的道德是统一的,是中国道德精神的两种表现,同样重要。

        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这个角度讲,可能是老百姓的传统更为重要。如果没有具体的“德”,“道”就总是悬空的。如此说来,《中国美德读本》以讲故事的形式让普通人喜闻乐见,容易接受,成为中国传统美德的基础性读本,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