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淮北平原,湿润而温暖,放眼望去满目葱茏。在这样的天气里,安徽亳州利辛一中的侯纯广老师,常常会想起新疆和田的干燥与漫天风沙,常常会想起和田实验中学曾经的同事和学生们。
侯纯广,2005年本科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考试成为利辛一中的教师。他全身心投入,钻研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很快在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2010年,安徽省援疆计划开始实施,亳州市计划选拔一名优秀化学教师赴新疆和田地区支教。侯纯广第一时间赶回老家,与体弱多病的父母和即将临产的妻子沟通并取得支持,主动报名援疆。
风沙、尘土……地处喀喇昆仑山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间的新疆和田,年均降水量只有34毫米,空气干燥,紫外线照射强烈。2011年春,侯纯广踏上了这片土地。迎接他的,不仅有干部群众的热情、孩子们的期待,还有严重的水土不服:拉肚子、鼻子出血、嘴里起泡、嘴唇皲裂……尽管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但侯纯广不曾有一丝动摇。他说,只有在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青春之花才能绽放得绚丽。
和田地区实验中学位于玉龙喀什镇,距侯纯广住的地方有十三四公里,到学校通常需要花费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冬季,早晨吃过饭时,天还是黑蒙蒙的,侯纯广走出住地,走向315国道。跨过玉龙喀什河,进入洛浦县,就到了侯纯广老师支教学校的所在地——和田实验中学。
看到侯老师,孩子们欢呼雀跃地涌向他。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跟他成了亲密无间的伙伴。侯纯广带的是两个双语班的化学课,班内全是维吾尔族学生,他们的汉语水平差,很多词不知道啥意思,俗语和谚语就更不用说了,而化学课中很多都是专业术语。每次备课,侯纯广都要搜肠刮肚找一些他们能听懂的词汇,把语速放慢。遇到他们不理解的词,就写下来,注上拼音,专门讲解。
侯纯广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反复回顾和所授新知识点相关的老知识点,并针对每个学生的薄弱点有分别地布置作业。这个工作量可想而知,为此,他常常废寝忘食,一忙就是半夜。“总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全部知识都教给学生。”让侯纯广欣慰的是,他所带的两个班的化学成绩在全年级位居前两名。
“在这里生活的人民抵抗着风沙,建设着和田,守护着祖国的西部,他们是具有胡杨精神的人。而我,只是来自安徽的一株小草。如果有更多的小草在这里成长,这里会成为一片绿洲。”这是侯纯广日记里的一句话。一年半的支教之后,已经回到内地的侯纯广始终不忘和田,不忘那里的风沙中绽放着自己的青春之花。(本报记者 李陈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