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29日 星期二

    过去七成高档茶、三成中低档茶,今年这个比例要倒过来

    洞庭碧螺春:老树萌新芽

    苏雁 许学建 《 光明日报 》( 2014年04月29日   05 版)
    采茶姑娘在采摘碧螺春茶。 资料图片
    采摘碧螺春茶。 张炎龙摄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碧螺村茶农陆学东像往常一样,清晨便挎着茶篓赶到茶园采茶。都说“春茶贵如金”,清明节点早过了,还在采茶,陆学东也有些无可奈何。

     

        “今年的形势比较严峻,受天气影响,碧螺春茶开采时间晚、产量下降,价格比去年下降了5%—10%,几乎没有利润空间。”陆学东告诉记者,一般4月15日以前,碧螺春茶就会落市,取而代之的是草青。“草青和碧螺春的采摘成本相同,一斤却只能卖到280元左右。要是以前,就基本放弃了,现在么,自己辛苦点,还能赚一些。”

     

        陆学东的状况只是吴中区众多茶农中的一个缩影。在苏州市吴中区碧螺春茶叶协会副会长严介龙看来,遇到这样的情况,与当下的“大环境”不无关系。“随着全国节约之风的推开,碧螺春春茶市场遭遇‘寒潮’。这也提醒了我们,碧螺春该从‘礼品茶’回归大众了,同时也到了碧螺春拓宽市场份额、提高抗风险能力的时候了。”

     

    技艺与成本的抉择

     

        “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已有千年历史的中国名茶碧螺春原产于苏州市吴中区洞庭山,因此又称“洞庭碧螺春”,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中外,清康熙帝南巡苏州时赐名“碧螺春”。

     

        “自古以来,碧螺春都是以‘礼品茶’的形式存在,独特的定位注定其回归市场的道路困难重重。”严介龙告诉记者,“很多人认为碧螺春的价格是‘炒’出来的,其实不然。洞庭碧螺春的茶园,茶树、果树枝丫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数百年来,品种不变、种植方式不变、制作工艺不变,采摘、炒制等整个工序完全手工,成本相对较高。”

     

        在苏州市东山吴侬碧螺春茶叶合作社,董事长宋甫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斤碧螺春毛鲜叶,要支付给采茶工50元、挑拣工30元,每斤炒制成本80—100元,按照8斤毛鲜叶炒一斤特一级碧螺春来算,光人工费就要花费800元左右,还有茶园的固定资产投入、种植、维护等费用。”

     

        有人建议碧螺春采用机械化加工,但这必然对碧螺春的口感等产生影响,解得了“近渴”,却不利于长远发展。严介龙说,为保证原产地茶叶的传统和品质,洞庭山碧螺春的国家标准已经建立,对茶叶种植、管理、炒制等都有严格要求。“如果为了降低成本,而让传统的技艺丢失,这是吴中区不想看到的局面,唯有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才是最佳出路。”

     

    面向大众的改革

     

        今年3月,东山镇居民汤少雄在某分类信息网站看到一篇“碧螺春草青多少钱一斤”的帖子,并写了一段近600字的留言,内容包括碧螺春的价格、交易方式等。

     

        汤少雄并非茶农,而是一位25岁的网络营销专业毕业生。“家里有茶园,由父母种植,我帮忙开拓销售渠道。”小汤在几家网站上进行了网络推广,还开起了网店,闻讯而来的买家络绎不绝。“为了吸引客户前来,我特别注明,凡上门购买者,5月份枇杷上市之后,凭我名片来我家买枇杷一律9折。”今年小汤家卖掉了五六十斤碧螺春,盈利3万元左右。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洞庭碧螺春必须要在“市场博弈”中且行且变。“以前做茶叶,追求极品精品,价格越高越好。今年开始,要多做中档茶、职工福利茶。”苏州市吴中区农业局局长刘龙俊表示,去年一些茶厂七成做的是高档茶,三成是中低档茶。今年,这个比例要倒过来。

     

        “合作社在茶叶包装上也进行了改革,以前都用陶瓷、铁等制作茶叶罐,再配上精美的木刻包装盒,今年则以纸盒为主,推出了1两、2两等各种规格的产品,对接市场需求。”宋甫林介绍,合作社还通过与经销商联系、招代理商、开门店等办法,进一步开拓市场,避免价格虚高。

     

        让吴中区更加欣喜的是,迎合现代人群对养生健康的追求,碧螺春红茶技艺已趋于成熟,并批量上市。在苏州市东山御封茶厂,记者看到碧螺春红茶保持了“卷曲如螺”的独特外形,一旁的几十只“焙笼”,正用最老的烘焙技术“炖红茶”。“制红茶比炒青1斤可以多赚七八百元,今年的产量可达8000多斤”,严介龙告诉记者。

     

        “作为茶农的‘后盾’,区委、区政府也正整合资源帮助洞庭碧螺春渡过难关。”苏州市吴中区旅游局局长程飞介绍,以“洞庭碧螺春”为龙头,他们推出了环太湖山乡游、果园游、茶乡游等旅游品牌,拉长生态园等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碧螺春”产业链。“我们还对雕花楼、陆巷古村等古迹进行修复,并建设江南茶文化博物馆,打造‘碧螺春茶文化体验之旅’特色线路,以游客带动茶叶的销售。”

     

    “阵痛期”里望春天

     

        严介龙认为,当下,碧螺春要融入市场,还存在着宣传的难题。“酒香也怕巷子深嘛。以前,洞庭碧螺春每年300吨左右的产量,基本上靠内销便可解决,不需要大做宣传。现在走亲民路线,我们发现除了长三角地区,很多地方对洞庭碧螺春并不了解。不清楚好在哪里,别人凭什么花较高的价格来购买洞庭碧螺春?”

     

        在苏州的茶叶市场,记者发现,部分商家喊出原产地碧螺春每斤500元的价位,但多数销售人员认为,这是外地碧螺春在以次充好。“不可否认的是,其他省份也出产碧螺春,然而由于地理环境、土壤及气候条件的差异,其内在品质比洞庭碧螺春要差,由此造成市场混乱。”严介龙告诉记者,洞庭碧螺春急需通过宣传“正名”,但方式以及口径很难把握。

     

        平时,汤少雄也会写一些文章发在网上,比如《东山小汤教您如何鉴别真假洞庭碧螺春》,文章里介绍了碧螺春的历史、优点,将洞庭碧螺春与外地碧螺春在种植环境、茶叶品种、茶青叶外形、茸毛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甚至还详细介绍了碧螺春的杀青、炒制、沏泡、贮藏等,不过这种民间的宣传只能影响一部分对碧螺春感兴趣的人。

     

        “前几年,区政府还举办一些晚会来宣传洞庭碧螺春,现在肯定是不会了。”吴中区洞庭山碧螺春茶业协会秘书长季小明介绍,今年吴中区推进洞庭山碧螺春从“名茶战略”向“民茶战略”转型,并创新品牌定位,以“来杯绿茶——洞庭山碧螺春”为传播口号,将碧螺春茶定位为都市动感绿茶,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接受和喜爱。

     

        在采访结束时,严介龙忙着将两箱简易包装的碧螺春茶叶搬上汽车,因为明天他们要去南京开场推介会,接下来还要去上海和北京宣传。“一箱是碧螺春绿茶,一箱是碧螺春红茶,都是袋装茶叶包,让其他地方的人尝尝纯正的洞庭碧螺春,了解它色、香、味的亮点在哪里。”严介龙认为,洞庭碧螺春正处于一段“阵痛期”,但只要保持茶叶的品质,终究会再迎来发展的“春天”。(本报记者 苏 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

     

        链接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具有特殊的花果香味。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