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28日 星期一

    深度访谈

    乌危机转变俄对外政策(上)

    ——访莫斯科欧洲学院教授鲍里斯·古谢列托夫

    汪嘉波 《 光明日报 》( 2014年04月28日   08 版)
    古谢列托夫

        古谢列托夫是政治学教授,同时也是俄罗斯议会党派领导人的高级政治顾问。虽说已经接近我们中国标准的退休年龄,但他外表上看起来却像是四十多岁的年轻人。“乌克兰危机忙坏了俄罗斯政坛的风云人物,同时也逼迫更多的俄罗斯人思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国际政局急速变化的关键时刻,那些知名政治家背后的‘政策谋士’和‘理念捉刀人’不得不担负起更多的工作和更大的责任。”古谢列托夫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记者说,在政治风云急剧变幻的关键时刻,俄罗斯人的英雄主义情绪便会展露得淋漓尽致。虽说乌克兰危机让克里米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回到了俄罗斯的怀抱,超出了所有智库战略分析家们的预测,但形势发展的逻辑和路径却是一目了然、相当清楚。

        古谢列托夫认为,乌克兰危机对现存国际关系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与此同时,也促成了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转身。在苏联解体后形成的国际关系体系中,世界一直被看成是单极的,而俄罗斯则在这一由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体系中扮演“西方小弟”的角色,或者说,俄罗斯基本上可以算作是西方政治取向和战略任务的执行者和同路人。然而,俄罗斯毕竟不同于西方,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必然会阶段性地出现某种冲突、分岐和对立。这表现在科索沃、格鲁吉亚、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等问题上。但是,值得提出的是,这些分歧并未导致俄罗斯与西方的战略对峙,也没有让俄罗斯重新审视现有国际关系体系的框架结构。俄罗斯可谓忍辱负重,听任西方不断对俄罗斯内政,特别是人权状况进行批评。西方不仅斥责俄罗斯破坏民主原则和人权自由,而且极端仇视俄罗斯近年来在后苏联空间内维护其影响力的举措。对俄罗斯来说,类似的批评因过于纷繁而成了平庸无聊的动作,不值得过于当真。所以,尽管俄罗斯领导人近年来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更坚决地展示出自己独立的外交政策,但同时却继续心甘情愿地扮演“西方小伙伴”的角色。俄罗斯继续与西方在事关全球战略稳定的重大国际冲突地区进行旨在化解冲突的对话与合作,但西方却对俄罗斯越来越不满意,在应对伊朗核问题、叙利亚内战和乌克兰危机等方面,西方对俄罗斯的指责之声不绝于耳,批评之声不断增大调门,直至宣称要对俄罗斯实施全面制裁,在全球范围内对俄罗斯进行政治和经济封锁。苏联解体以来,俄美之间数度在国际重大安全问题上产生分歧和争论,但像眼下这样全面对抗的局面之前却从未发生过。

        俄罗斯之所以愿意扮演“西方小伙伴”的角色,主要是因为希望双方能够在相互尊重各自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并在出现分歧时能够实现相互间的妥协对话。俄罗斯与西方的这种口头约定并无法律基础,因此西方并不将它放在心上。近年来的俄美关系实践表明,俄与西方之间的约定并不能得到执行,至少从西方的角度来说,并没有与俄罗斯进行全面合作的愿望。正如中国俗语所言,剃头挑子一头热。为了维持与“文明的西方”的合作关系,俄罗斯甚至放弃了某些自身利益,但“文明的西方”却经常不遵守和执行与俄方的约定,一边承诺北约绝不东扩,一边拼命让北约战车挺进俄罗斯的西部边疆。西方的胃口太大了,它要让自己的影响力一直延伸到俄罗斯的周边国家。

        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俄罗斯在2008年作出了激烈的反应。此后,在应对叙利亚及乌克兰危机过程中,俄罗斯的表现更让西方震惊。其实莫斯科不过是复制了西方的某些行为模式。面对危机,俄罗斯总是提出现实可行的和平方案,并随时准备妥协让步。然而,俄罗斯为化解危机提出的“和平方案”通常都会被西方否决。西方总是在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家谋划和制造“可控动乱”,旨在强化自身影响力和对当地局势进行“全面控制”。

        (本报莫斯科4月27日电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汪嘉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