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潍坊这个名字一直和风筝有着近乎“等号”的关系。在4月份春暖花开的时候,我首次造访了这个以风筝闻名世界的城市。
潍坊位于山东省,地处济南与青岛的铁路干线上。这是一个“靠海不见海”的海滨城市,近年更是大力发展滨海新区,改善滩涂环境。不过初到潍坊,我最大的感受却是关于这个城市的交通状况。我们一行人坐车从火车站向市区行驶,一路上道路平坦而宽阔,路上的车辆也并不多,两边都是大量种植草木的绿化带。当地人小胡说:“近几年,市领导并没有只盯着城市GDP的增长,而是把民生问题放在第一位。”潍坊在一开始就给我留下了一个清新、舒畅的好印象。
在接下来几天的行程里,我们分别参加了在潍坊举办的第4届中国画节、第7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第31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等活动。虽说潍坊刚刚被中国画学会授予了“中国画都”的称号,但是初来乍到的我还是一门心思想要体验潍坊“风筝之都”的魅力。
早在宋代,风筝就已经普及民间。中国是风筝历史最为古老的国家,而潍坊则是风筝的主要发祥地。风筝的名称很多,在不同国家、时期、地域有着不同的称谓。古代风筝因用木头制作叫“木鸢”,后用纸糊称谓“纸鸢”;五代时期将竹笛拴在纸鸢上放飞,发出“筝鸣之声”,后定名为风筝,沿袭至今。
潍坊风筝兴于明初的杨家埠村。那时,村民已有制作木版年画的技术,他们利用每年春天的空余时间,用印年画的纸张、颜料,绘制出各种图案,扎制风筝。而如今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与风筝已经逐渐发展为商品,甚至成为国际友人争先购买的畅销品。国际风筝工艺师王永训说:“杨家埠的风筝不同于北京、天津的风筝,这里的风筝更有群众基础,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风筝,都要放风筝。”随着市场的拓展,王永训也聚集了一批制作风筝的好手,开设了工厂进行流水线式的生产,他的产品远销海外,出口的数量占到总产量的80%,每年的收入可以达到一千多万元。
在纸鸢满天的浮烟山放飞场里,我见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风筝爱好者,对于他们来说,潍坊就是最大的风筝“俱乐部”。他们随着每届风筝节而来,不只是为了参加比赛、获得名次,更多的是,在这里,他们拥有着共同的飞翔之梦。(马 列 撰文/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