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26日 星期六

    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

    知识产权: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袁于飞 《 光明日报 》( 2014年04月26日   01 版)
    4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2014年开放日活动。图为人们在观看知识产权宣传海报创意设计大赛优秀作品。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2013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专利大国,但与专利强国相比,基础型、原创型、高价值和核心专利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力度,完善创新体系建设——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在新形势下,知识产权既要当好‘攀枝之花’,又要做好‘顶梁之柱’。”4月22日,刚刚履新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的申长雨在《2013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发布会上,首次公开阐述了自己对知识产权的新解——

     

        当好“攀枝花”,就是要有目标地前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相适应,既不能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更不能游离在经济社会发展之外,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做好“顶梁柱”,就是要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专利数量增长迅速

     

        白皮书显示,2013年,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新成绩,各项指标快速增长,全年受理专利申请237.7万件,同比增长15.9%。其中,创新含金量高的发明专利申请82.5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2件,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在全球排名超过德国,位居全球第三。受理商标注册申请188.15万件,连续12年居世界首位。作品登记84.5万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6.4万件、农业植物新品种申请量达到1333件、林业植物新品种申请量累计突破1200件,均创历史新高。

     

        申长雨在白皮书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一季度专利申请数据也统计出来了,发明专利15.6万件,同比增加了10.6%,占3种专利总量的近四成,国际专利申请量4200多件,同比增长8.5%。我国专利申请的数量稳中有增,专利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组成员、中南财经大学原校长吴汉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体现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占的比例能达到专利总量的40%,这表明,我国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专利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专利结构进一步优化。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许春明分析,PCT国际专利申请是检验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把标尺,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国际化市场驱动和政府激励政策引导,全球第三的排名与中国经济规模全球第二基本匹配,反映了近年来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有越来越多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专利质量有待提升

     

        在专利申请的数量和总量上,我国已多次摘取过“世界第一”。申长雨说:“专利的数量是基础,质量是关键。近年来,我国专利的数量不断增加,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利大国,说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

     

        尽管我国是专利大国,但并不是专利强国。申长雨指出,跟专利强国相比,基础型、原创型、高价值和核心专利相对比较少。围绕提升专利质量,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不断研究,现在总体的思路是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他解释说,“稳增长”就是稳定专利增长的速度,去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为此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专利申请质量的若干意见》;“调结构”就是不断提高发明专利在其中的比重;“促转型”主要是促两个转型:一是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专利向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专利转型;二是由市场前景不明朗的专利向市场前景明朗的专利转型。

     

        吴汉东告诉记者,从世界知识产权有关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来看,我国在一些高新技术方面,比如计算机、生物、医药设备、药品、汽车等行业,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核心专利数量比较少。总的来说,我国专利“数量较可观,质量待提升”。

     

    大力推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党的十八大敏锐地把握了世界科技创新的脉搏,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拉开了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新一轮产业转型序幕。

     

        申长雨认为,这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知识产权事业既要当好“攀枝花”,又要做好“顶梁柱”,既不能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又要立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就专利而言,支撑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至少可以做3件事:

     

        做好专利的区域布局,要使专利在促进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等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做好专利的产业布局,尤其是围绕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专利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从全球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的转移;

     

        做好专利的海外布局,为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保驾护航。

     

        针对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新形势,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有关部委去年起加大了对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的推行工作,全国累计约1800家企业参与贯标;教育部建立7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推动高校技术转移工作;版权局批准建立国家海峡版权交易中心和青岛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农业部推进的国家(杨凌)旱区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挂牌运营,建立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展示交易平台;林业局加大林业植物新品种转化应用力度,近20个授权新品种得到转化应用,建立木地板、竹材加工等3个知识产权联盟。

     

        许多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必须看到悄然兴起的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带来的深刻变化,保护技术变革的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必须继续大力推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使知识产权成为创新市场的“攀枝花”和“顶梁柱”,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本报记者 袁于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