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24日 星期四

    书香之家

    书香满门关不住 泽惠桃李润校园

    罗容海 《 光明日报 》( 2014年04月24日   07 版)

        进入江西抚州地界,电子导航图上显眼的王安石大道、曾巩大道,以及高速路旁汤显祖“临川四梦”浮雕,昭示着这个被诗人王勃称为“光照临川之笔”的人文胜地正在前方。来到东华理工大学(南区),陈平辉教授的家就在校门口右手边不远处。

        一进家门,六幅雅致的《西厢记》《红楼梦》剪纸,让家中显得简洁有序。再一细看,书籍整整齐齐地码放在覆盖整面墙壁的书柜中,近万册书籍一尘不染,一如这个家庭各成员给人的第一印象:勤勉得体、一丝不苟。

        “充其量我只是个爱书人,算不上藏书家,我们家族世代以舌耕为业。”陈平辉一上来就纠正记者冠之为藏书家的评价。陈平辉家族是不折不扣的教师世家。其祖父有感于“教育救国”理念,用为数不多的家产在江西南城老家创办了一所学校并亲自任教,其父自小跟随祖父从教,在中学任教至退休。目前,陈平辉家族四代里共有15人当老师。2000年,陈平辉家族被当地县教育局授牌“教育世家”。

        “我爱书,其实是爱读书。”陈平辉自述20世纪80年代刚刚工作头几年,除了伙食费用外,他几乎将所有的收入都用于邮购图书期刊,以至于要结婚了依然身无分文。但陈平辉爱读书却并不吝书,他往往将读过的书尤其是文学作品赠送给亲朋好友和学生,让好书发挥更大作用。

        爱读书习惯的养成和家庭很有关系。陈平辉的祖母对读书人极尽礼遇之道。20世纪60年代,许多知识青年甚至是被错划为右派的老师常常被请到家中当座上宾,这让年幼的陈平辉深受影响。而早年父亲上堂教书,也常常把他寄放在校图书室内。正因如此在自己儿子小时候,陈平辉也常常带去逛书店。陈平辉至今还保存了20世纪80年代南昌席殊书屋最早的黄金会员卡,如今也还常和家人参加读书沙龙活动。

        由于家族里教师多,每当寒暑假家人相聚,他们经常交流读书和教育心得。陈平辉认为,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读书看书,就不能把书看得太窄。他常鼓励家族中的教师亲戚广泛阅读、活学活用。

        陈平辉以一个文科学者的身份,在东华理工这样一个理工科大学中担任教务处长多年。为学校培植灌注人文精神,是他追求的目标。陈平辉进入大学工作后,连续八年担任学生班主任工作。在任教务处处长期间,他将自己的读书心得,书写印制成一副副对联挂于学校各处,如“如许渠清,当有源头活水;这般任重,应多卷里愚公”“教学须真诚,不负社会多期许;读书应努力,要知供学更艰辛”等等。

        “读书与做人息息相关,不能变化气质的读书是死读书。”为此,陈平辉专门为东华理工的学子们撰写了《读书九问》,悬于校图书馆内。我们录之作为本篇结束,并与读者共勉:“书库万卷适我取——你会选择吗?书厦万丈平地起——你会积累吗?书海无涯莫迷航——你有方向吗?咬定书山不放松——你有毅力吗?书浪百纳汇江海——你会整合吗?书山有路巧为径——你会运筹吗?书上得来终觉浅——你会应用吗?书香醉人我独醒——你会批判吗?书破万卷求自如——你能创新吗?”(本报记者 罗容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