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个月以来,北京的街头巷尾谈论着一个关于“夜读”的话题——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的著名人文书店北京三联韬奋书店,从4月8日起开始试营24小时书店,并以“读·一夜”为主题发起夜读体验活动,北京的读书人有了自己的“深夜书房”。
10天的试运营和调整,4月18日24小时书店进入常规运营。4月23日,第19个“世界读书日”,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书店正式挂牌营业。选择在这一天正式开业,意味深长。
最好读书时 最好读书处
“何时好读书?时时好读书。最好读书时,我的体会是夕阳西下时、明月当空时、夜深人静时。何处好夜读?处处好夜读。最好夜读处,我的感觉是书垒成壁处、书友为伴处、书香弥漫处、阅购两便处。”在4月23日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书店开业仪式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蒋建国致辞将斯时斯地融为一体——夜晚的书店,具体来说,“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书店,就是这般令人向往、令人惊喜的书店”(致辞全文见2版)。
三联书店的老顾客、迪思传媒集团的唐风自24小时书店试营业以来,每晚都会光顾。22日这一晚,《对焦中国画》《启功说诗文声律》《儒学百问录》等12种书,被他心满意足地“请”回家。“我租住的房子紧邻美术馆东街,起初的考虑就是这里的环境——三联、人艺、美术馆。如今,三联韬奋书店变成24小时书店,对于我这个喜欢看书并且看书速度很快的‘书虫’,无疑是最好的消息。”
唐风的一个台湾朋友,每每来到大陆都要话里话外地炫耀一下台北的诚品书店,那时的他只有羡慕的份儿。“家门口的三联书店24小时营业了,我以后是不是也可以向朋友显摆一下呢?”唐风开玩笑说。
让灯光陪护读者前行
书店自8日起24小时试营业,当晚销售额为15000元,第二晚25000元,第三晚32000元……到4月12日周六的晚上,人如潮涌,夜里9点以后进店的客流近800人,销售额也逼近5万元。试营业前10天,每晚平均售书251笔,夜场销售总额达25万元。
“最让我们兴奋的还不是销售额,而是读者的热情。从试营业的第一天起,就有大量的读者前来捧场,有老顾客有新面孔,每个人都抱着极大的热情。”22日晚,三联书店一位夜间销售员告诉记者,学生、白领、工人、做买卖的生意人、附近的居民、外地来京出差的人;有约朋友一起来的,带孩子一家三口来的;有的挑两本书静静地读,有的转遍书店买走2000元的书……
樊希安一直在观察,“午夜这一时段来购书读书的全是年轻人。年轻人爱读书,我们社会就有希望。18日凌晨1点,我到书店转一转,尚有47名读者,年龄段在20至30岁之间。读者流的不断递增和年轻人的阅读激情,使我们看到了读者潜在的需求,更加坚定了办好书店的信心”。
樊希安发现,社会发展至今已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特点,人们不再按照统一的时间上下班,出现了许多自由职业者,“昼伏夜出”的人增多,咖啡馆、酒吧、影院、夜总会、夜店吸引着喜欢夜生活的人们,而爱书的读者也需要一家不打烊的“深夜书房”。
试营业15天来,赞誉声此起彼伏——有的读者说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营业“像一盏灯点亮一座城市”,有的说他们“给年轻人的夜生活增添了文化色彩”,还有的说“三联有文化担当文化坚守”……
城市的精神地标
24小时书店被认为是“城市的精神地标”。但因为成本高、经营困难等原因,业界鲜有试水者。
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书店试运营的消息一传开,人们在“点赞”的同时,心中也有疑问——在图书销售行业普遍不算景气的今天,实体书店维持原有日间运营已经捉襟见肘,如果推出夜间销售服务,勇气之外更要实力。而三联的这份底气从何而来?
樊希安说,创办京城乃至全国首家24小时书店,主要是践行邹韬奋倡导的服务精神,竭诚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提供热心、周到、详尽的服务。
“但只是单纯地服务读者,长期赔钱,我们也赔不起。”樊希安说,国家的利好政策和资金扶持,给24小时书店提供了保障。“‘提倡全民阅读’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去年12月,国家出台政策,免掉书店13%的增值税,书店为此节约成本100万元。此外,三联韬奋书店去年还获得了来自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100万元的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像现在24小时营业,只需要每年比往常多支出100万元的电费和员工工资等费用。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地要当好促进全民阅读的推手。”三联书店副总经理、三联韬奋书店总经理张作珍介绍说,开办24小时书店,不仅仅是经营时间的延伸和拉长,更是企业升级换代转型的一个契机,“我们的着眼点是社会公益,着力点是搞好经营,通过自身努力为实体书店的生存发展闯出一条新路。可喜的是,我们的愿望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樊希安坦言:“书店做24小时是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三联书店要为推动全民阅读、促进文化繁荣作出实际贡献。我们通过种种措施吸引读者,希望更多的人读更多的好书,即便24小时书店不赚钱,我们也会想办法维持。”
4月23日,蒋建国在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书店揭牌仪式上说:“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倡导人们‘爱读书’,始终如一地服务人们‘读好书’,润物无声地引导人们‘善读书’,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沿着中国道路‘追梦’前行,就一定能够弘扬中国精神‘逐梦’奋进,就一定能够凝聚中国力量‘圆梦’成真。”
(本报北京4月23日电 本报记者 刘 彬)
(更多报道见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