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脚迈在军事斗争准备上,另一只脚迈在信息化建设上”,这是近期召开的南京军区信息化工作会议,为军区部队提出的明确要求。近年来,南京军区部队着眼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把信息化作为战斗力建设的主导和倍增器,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不断攀升。
从信息力到战斗力
“立即启用3号方案,建立机动骨干通信网……”某通信团展开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野战通信对抗演练,上士蒋志飞熟练操作信息系统,精确计算出本站话路开设数量和路径,整个过程仅用17秒。
作为南京军区“智慧军营”建设的试点单位,这个团针对信息化条件下战场环境复杂多变、指挥控制手段多样等实际,创新战备演练模式,部队始终保持“人装随时能战、信息瞬达千里”的打仗状态。
“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把为战、能战、胜战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特质、使命和目的。”军区蔡英挺司令员掷地有声。近年来,南京军区部队把软件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程,出台《南京军区软件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挂牌运行军区软件园,为军区部队推广运用205项作战急需、实用管用的软件成果;制定颁发《指挥信息系统组织运用标准》,为军区部队日常战备、重大演训、应急处突和训练考核信息系统组织运用提供基本依据。
挖掘军民融合潜力
这是军区第101医院组织的一场救护演练场景:医疗队员运用军用卫星定位系统迅速精准找到伤病员,并对伤员进行基本伤情处置;数公里外的后方野战急救中心内,急救专家们端坐在巨幅屏幕前,通过视频系统对前方野战医疗队员的每一个救治环节了如指掌……
这个医院驻地是国家物联网技术研发基地,他们主动与某物联网研究院、联通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合作,共同研发平战远程智能救护系统,通过集成融合物联网技术和医疗保障技术,实现了远距离医疗救治的远程实时可知、实时可视、实时可感和全程可控制。
南京军区驻地华东五省一市经济实力强,科技装备潜力大。军区部队积极挖掘军民融合潜力,综合运用卫星定位、无线传感等物联网技术,自主研发装备保障感知系统,实时采集装备状态、战损分布和力量部署等信息,自动生成保障态势。目前,这一装备感知系统已纳入全军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建设范畴,在部队日常工作、战备值班和重大演训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大力培养信息化人才
“谁拥有一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信息化建设就能高出一筹,打赢未来战争就能增添一份胜算。”南京军区郑卫平政委一席话,道出以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支撑信息化建设的理念。
军区某部是一支科技密集型部队,本科以上学历官兵占93.7%,硕士博士占近三成。3年来,他们连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二等奖17项,6大成果填补全军空白。
近年来,军区大力培养信息化人才,开展学信息化知识、用信息化装备、练信息化技能、研信息化战法活动,提高官兵运用信息系统和信息化装备能力。“能谋善战的新型军事指挥员”周谋、“空中猎鹰”盛建忠、领跑信息化战场的“信息尖兵”单懿、“能打胜仗的连长”方来浮……一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