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23日 星期三

    汉画至简 水墨传神

    ——安徽萧县汉画与“龙城画派”

    刘辉 《 光明日报 》( 2014年04月23日   12 版)
    萧县出土伏羲女娲图汉画像石

        安徽萧县汉画像石大概产生于西汉晚期,盛行于东汉中晚期,目前出土四五百块汉画像石,内容以人物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禽鸟走兽,均与生活关系密切。这些汉画像石,可看作此地后世花鸟画的肇始。其主要艺术特色为:一是线条简约,骨法用笔。该地汉画线条简洁,笔简意繁,充满骨力。如只在人物的衣领、袍袖等部位,以寥寥数刀,表现出衣物的褶皱感或质地感,其他部位则不作刻画。二是以形传神。艺匠注重对物象身份、形体特征的刻画,忽略细微,却形神兼备。如正襟危坐的主人、垂首躬立的仆役,先勾勒其形体,再简略刻画局部,尊卑毕现。三是虚实相生。艺匠善于通过实境表现虚境,如萧县博物馆的“狩猎图”,一人持弓射鹿,旁伴随猛虎,人们自然而然联想到此处为山林或荒野。四是充满了情感。艺匠表现主仆的尊卑、野兽的凶猛和禽鸟的可爱等,以及其质朴、浑厚的风格,都是在创作中对物象的认知、艺术的思考和情感的倾注。所以,艺术创造是有情感的。五是夸张变形。舞女夸张的细腰,侧面的虎却刻画两只眼睛,都是为了突出其娇美或威猛,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萧县的水墨写意画具有上述同样艺术特征。清中晚期至现在,该地涌现出一大批蜚声国内外的画家。他们取法自然,常以梅、兰、竹、菊等写意花鸟画为主,兼涉山水和走兽等,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擅以奔放的意笔作画,讲笔墨,重传统,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以形传神,艺术风格基本趋于一致。因其活动中心多在县治龙城,故被后人称为“龙城画派”。

        清中晚期,萧县出现以张太平、刘本铭(号云巢)等为代表的十余位画家。如刘本铭善画山水,简淡超脱。清代《墨林史话》及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等,记载了张太平、王为翰、刘本铭、路荫南等多位萧籍书画家。据清嘉庆《萧县志》记载,萧县当时一些画家与郑燮等扬州八怪交往甚密,深受其影响。其中八怪之一的黄慎曾流寓萧县。《清史稿》说:萧县人能书善画,蔚成风气,“作者相望,大雅为群,下及妇孺,均持名教,金石成录,诗歌升堂”。现代以享誉国内外的美术教育家、画家、雕塑家、中国现代美术运动的先驱王子云和刘开渠、王肇民、王青芳、朱德群(法国)、萧龙士、欧阳南孙等众多书画大家为代表,对周围地区书画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萧龙士师从齐白石,大写意花鸟成为其主要创作题材,其所画墨荷,洒脱奔放。齐白石曾在其作旁题:“此龙士先生所画,未见其画,亦未见其人,国有此人而不知,深以为耻。”艺术大师刘海粟在著文论及萧老丹青生涯时说:“自同治末至民国肇造,龙城画派,名震徐淮。”现今,萧县书画队伍不但庞大,且遍及全国,如刘惠民、卓然、吴燃、郭公达、薛志耘、欧阳龙和祖爱民、尹沧海、董正夫、尹枫、颛孙恩杨、箫阳等众多有实力的画家。在这一方沃土,水墨写意画法,成为萧县人难以割舍的情愫与传统。如今,萧县重文化,重教育,书画院及其研究机构、书画培训机构,星罗棋布,笔墨成趣者三千余人,举办过省内外数百次书画展和多次书画节,受到了广泛的赞叹。1993年,萧县成为最早被文化部命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萧县水墨写意画的产生,是有着深厚历史文化渊源和传统的。首先,萧县有花甲寺、金寨、大蔡庄、北泉和城阳等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出土过大量新石器时期精美的石器、陶器与玉器。说明此地原始社会末期就存在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和艺术,有其悠久的艺术的本原。其次,这里重传统、重传承。一表现在艺术传统上的继承。萧县白土镇出土南北朝的画像砖简约、粗放,而此地始于唐代的萧窑,到金代已成为名震徐淮的瓷窑,其题材有折枝花鸟等,洗练传神,“显然受到当时画风的影响”(《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百科全书》)。萧县最近发现的一块唐代画像石,上面三位体态丰腴的舞女,依然是线条粗疏,却形象生动。这些后世出土文物与汉画一脉相承的艺术风格,证明汉代就已经确立了当地艺术的基本法则和传统。因此,萧县国画是对汉代艺术的继承。而萧县画家的重师承,则源自于儒家尊祖(师)重教的思想。二表现为精神上的传承。春秋时该地为宋之附庸国萧国,《水经注》载,宋共公为避水灾而迁都相城(安徽淮北市)。《淮南子》说:“宋画吴冶,甚为微妙。”《庄子·田方子》还记载,宋元公(宋共公之孙)打算画几幅画,先来的画师都恭立,舔笔调墨。最后来一画师接受旨意回到馆舍后,裸露身子、叉腿而坐。宋元公赞叹他才是真正的画师。萧县水墨写意画,正是对当地历史发生的“解衣盘礴”的继承和写照。其三,融合了儒道思想。我国尽管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却兼存道家思想,这种意识形态也就自然而然地融入美术。比如儒家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文质彬彬”,与道家“空”、“无”及“大象无形”等观念,都体现在了绘画的内容和形式上。

        萧县“龙城画派”及其斐然成就,受到美术界、史学界的高度关注与评论。如今,萧县成立了“龙城画派艺术研究院”,这将为“龙城画派”的发扬光大与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