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21日 星期一

    家风家教大家谈

    关注田埂上的家风

    作者:程晓宇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21日 07版)

        家风属于文化和道德范畴,亦属于精神文明范畴。自古道,“仓廪实而知礼节”,经济富足的家庭自然注重家风的养成。古往今来,一些为人称道的家风多产生于望族之家。如《颜氏家训》,其著作者为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又如《诫子书》《训俭示康》,所立者为诸葛亮、司马光。这些望族的家风意境高远,理应成为我们关注、唤醒家风需珍视的富矿。

        但关注家风不能忽略来自田埂上、盛行泥土间的百姓家风,它们虽无华丽辞藻,但不乏为人处世的朴素哲理。正如草根出身的莫言曾说:“我们从小就没有过多体验到所谓‘家风’的熏陶,只有父母朴实的几句话语:‘好好学习、与人为善、不要干坏事、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

        在我国广大农村,如这般朴实无华的家风、家训随处可拾:“待人要讲礼,赛过吃大米”“吃饭要吃饱,干活要干了”“跟好人学好人”“好人有好报”“火要空心才能旺,人要实心才能强”等等。这些散发着泥土清香的三言两语,看似不“高大上”,却一样朴素感人,既聚正气还接地气。

        农村家风是潜移默化于日常言行中的。农村人对子女的教育,往往不太讲究仪式与程序。一般人家既没有条件像“大家庭”般著书立说、撰文成章,也不会立于祠堂前手拿戒尺一字一句告诉下一代谨遵祖先训诫。但他们知道拿起“黄荆棍”培养“好人”,也知道往自己和子女衣裳上多打几个补丁教育子女勤劳持家。在广袤的农村,扛着锄头的汉子、纳着鞋底的妇女说不出平日有多少“亲子时间”,甚至搞不懂“亲子”为何物,却能在日常的一针一线一事一物中,教导子女向好、向上、向善。

        13亿多中国人口中,有9亿多农民。中华泱泱大国,首先是农业大国,关注农村家风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农村家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和名门望族的家风一道,汇集成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礼义文化。另一方面,农村家风对农村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作用巨大。当前,社会结构巨变带来的道德观念弱化等不良风气在农村并不少见,培植文明乡风刻不容缓,而农村家风与乡风休戚相关。

        唤醒更多田间地头的农村好家风,应成为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作者系重庆市委宣传部干部)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