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一袋大米,手里还拎着桶油,前不久,浙江省杭州寿昌镇城建规划局的副局长汪旭飞又去了金桥村诸葛顺成老人家。刚一坐下他就跟老人拉起了家常,诸葛顺成拉着他的手,笑眯眯地介绍:“这是我们村的联村干部,经常来我这儿串门子,我们啊,就像一家人。”
2011年12月,寿昌开展“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活动,上百位乡镇干部全部出动,离“案头”、走“田头”、熟“户头”,对全镇27个村(社区)15755户群众进行了实地走访,做到急事难事见干部、政策宣传见干部、化解矛盾见干部、项目推进见干部。该镇党委书记吕平说:“我们要通过干部进村入户的形式,筑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这之前,一些干部已经习惯了办公室的“机关化”模式。该镇文化站站长洪素萍还记得,三年前,她头一次去澄源村的情景。当时,镇里刚刚推行“百名干部访万户”不久,很多村民不安地问她:“你一个镇干部,来找我干什么?”
现在,因为去得多了,和老百姓“混”熟了,有问题可以说问题,没问题也可以坐在一起聊聊天,大家看见她不再生分,把她当作“自己人”,总是笑着跟她打趣:“你怎么又来了?”
群众和干部的心贴得近了,一些村民甚至主动做起了政府工作的宣传员。老村长徐泽达便是80后镇干部徐敏的忘年交。去年3月,流经十八桥村的寿昌江要整治,一时间议论纷纷,有的村民甚至私下猜测,好端端的防洪大坝要整治,是不是有猫腻?
这个时候,徐敏请出了徐泽达,和他解释修葺大坝的原因,让他陪着一起去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徐泽达说:“开始有30多户人家反对,后来和大家把道理讲清楚,修大坝,既要防洪,又要美观,也就没事了,其实大家都是认理的。”
如今,“走村访户”已是乡镇干部们的必修课了。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落户入学、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一件件实际困难,在联村干部的努力下获得解决。干部们说:“只有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事,把功夫下在平时,凡事跟群众商量着办,关键时刻群众才会买账。”(本报通讯员 严蓓蓓 本报记者 严红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