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21日 星期一

    春回雅安

    ——写在“4·20”芦山地震一周年之际

    作者:李晓东 危兆盖 陈恒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21日 01版)
    15日,茶农在雅安市宝兴县一茶园采茶。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摄

        四月,雅安。茶香四溢,鸽子花开,一片生机。

     

        一年前的今天,这座被称为“雨城”的城市亦曾绿意盎然,但那个早晨的大地颤动——“4·20”芦山强烈地震,打破了这种平静,瞬间山塌路陷,数百万人受灾,尤以雅安为重。

     

        以秒记录的科学救灾、以分计算的过渡安置、以小时衡量的灾后重建……仅仅一年时间,芦山在巨变,雅安在崛起。再回芦山地震灾区,聚居点新房冒出炊烟,山林野坡种满新茶,各种产业项目落户工业园区,地震重灾区雅安处处是重建的繁忙景象。灾区干部群众在繁忙中看到了希望,为建好美丽新家园,他们不舍昼夜,携手前行。

     

    二次重建 始终民生优先

     

        雅安雨城区合江镇塘坝新村,幽绿的春茶和新建的楼房交相辉映,明媚春天悄然回来。

     

        6亩茶叶,让村民杨润琼一刻也闲不下来。一年前,杨润琼家的3间老旧瓦房在地震中被毁,家没了,她哭了不止一回,但她很快擦干了眼泪。政府补贴3万元,低息贷款5万元,加上自己的积蓄,她建起了新楼房。现在,杨润琼在家采茶,丈夫外出打工,生活重燃希望。

     

        “集中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重建的要求。对灾区群众来说,有家才有希望,有家才能重生。朴素的家园情怀,激励他们自力更生,在废墟上重建新房。芦山地震灾区重建始终民生优先,把城乡居民住房建设作为恢复重建的首要任务。

     

        “避开地震断裂带、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避开行洪道。”这是政府引导村民重建科学规划、安全选址的基本要求。为推动农房重建,四川向群众提供了36套住房设计方案供选择,及时将补助金兑现,严格管控建材价格,补贴建材运费,为建房贷款贴息。雅安市还为625户特困群众由政府“兜底”建设保障房,为4482户需特别帮扶才能建房的群众落实“一对一”措施。

     

        截至3月底,芦山地震灾区新建城镇住房已经开工53.6%,受损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已开工98.9%,新建农村住房已开工92.8%,受损农村住房维修加固已全面开工。

     

        城乡住房重建之外,芦山地震灾区优先启动的是地质灾害防治这项“生命工程”。截至3月底,已启动660处地质灾害应急排险工作,地震灾区需治理的396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完工71处。今年4月底前完成全部地质灾害排危除险项目,年底前完成所有治理工程项目。

     

        “乔迁方觉新屋好,思源倍感党恩长。”在刚刚搬入的新房门上,芦山县龙门乡“三孤老人”苟玉才贴了这样一副对联。

     

    后发追赶 开启复兴梦想

     

        这两天,雅安群众奔走相告:雅安至康定高速要开工啦!翻越高万丈的二郎山将变得简单而轻松,这是四川人民期盼多年的大事。此前,国道318线、108线改造工程等项目已经启动。灾后重建,不仅要修复伤口,更重要的是实现后发追赶与超越。

     

        芦山地震灾区经济长期发展滞后,尚有10多万群众亟待脱贫。为实现“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重建目标,后发追赶是必由之路。“实施后发追赶,重建是机遇,产业是希望,民生是归宿,生态是优势。”四川省政府秘书长、雅安市委书记叶壮说。

     

        追赶与超越,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从制度、规划到实施细则的全面落实。这次,国家把重建的重任交给了四川,确立了恢复重建四川负总责、地方政府为主体的领导机制。国务院及四川省相继发布灾后重建总体规划为11个专项规划。在中央安排460亿元重建资金的基础上,四川省级财政又筹集100亿元重建资金。四川将99%以上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下放到市县,灾后重建明显提速。

     

        在荥经县,文保方面的重建资金有6000多万元,负责人说,这比过去几十年文物保护及建设的总资金还多,“这是我们集中办大事的制度力量”。

     

        有了重建制度的坚强保障,芦山地震灾区坚定不移地塑造可持续的发展能力,把推进产业重建作为最大的民生。

     

        在雅安,芦天宝飞地工业园正加快建设。3年后,这里将兴起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集聚人口6万至8万,灾区群众可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实际上,在重建中发展新型工业,更长远的意义在于可疏解雅安脆弱山区的人口,为生态保护腾出空间。把规划的道路直接修到待开发的景区,把发展的项目送到群众家门口,是雅安利用自然文化资源优势建设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崭新尝试。

     

        在芦山地震灾区乡村,产村相融的浩大产业振兴正在兴起。在雅安,茶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一个个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已初具规模。雨城区上里镇,年产150万斤的香菇种植基地到处是采菇工人忙碌的身影,当天采摘的香菇,晚上就成了重庆、成都等地市民餐盘中的美味。

     

        瞅着自己的土地变成了猕猴桃种植基地,芦山县思延乡周村村民马路洲说,有规模才有效益,百姓才有更多收入。

     

    不舍昼夜 重建激情昂扬

     

        每天晚上12点前,雅安市委常委、芦山县委书记宋开慧的手机都会收到各部门报送的当天重建信息。而此时,芦山各机关办公场地还灯火通明。

     

        芦山县清仁中心校校长程洁在微信里说:“很想休息两天,快扛不住了!”但他仍然每天加班,推动学校教学楼工程启动建设。芦山县的干部说:“重建是为了自己,再苦再累也值!”

     

        叶壮时常给雅安的干部群众算账,雅安重建的2000多个项目,估算总投资764.4亿元,这是从未有过的大规模投入,如果不抓住这样的机遇,有愧于子孙后代。这必然要求全市上下必须把重建工作抓实、抓好。

     

        重建伊始,“重建为了谁,发展为了谁”的讨论就深入雅安城镇乡村。干部群众达成共识:必须提振精气神,下深水,破难题,领导干部、市级部门力量和技术人员下沉一线,深入村寨,“5+2”“白加黑”成为干部们的工作常态。

     

        干部带头,凝聚起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科学重建的正能量。在宝兴县五龙乡弥勒沟新村聚居点,容纳47户的新村已全面建成。在重建进程里,村民选出的自建委员会主任杨玉伦每天坚持巡查工地两次以上,发现问题马上要求建筑商整改。他说,修建安置点的住房一定要比修自己的房子还要用心。

     

        与300多位援建干部一起来到灾区的德阳市援建干部匡能俊,披星戴月,不仅把汶川地震的重建经验带到芦山,加快项目实施,还着力于农业产业培育,推动德阳广汉市和思延乡开始探索在花卉苗木种植产业、畜禽养殖项目上进行深度合作。

     

        在芦山地震灾区,令人振奋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火热建设的场面每天充满希望,新生的朝气处处涌动,美好的家园触手可及。(本报雅安4月20日电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 陈恒)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