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期待能登上奥兰岛采风,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直到春寒料峭之际我们才如愿以偿。这里果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一块仍保持着芬兰淳朴民风的土地!
在芬兰和瑞典之间辽阔的海域上有大大小小2万个岛屿,这就是芬兰奥兰岛自治区。这里人口28000人,分布在60个岛屿上的16个城镇。由于芬兰有着受瑞典统治几百年的经历,自治区政府将瑞典语定为官方语言,本应是母语之一的芬兰语则成了学校首选的外语。
在1808年至1809年的瑞俄战争中,瑞典败北,芬兰曾一度沦为沙俄的大公国。芬兰1917年独立时奥兰岛多数居民曾要求划归瑞典,但新成立的芬兰政府在坚决反对这一分裂主张的同时,采取了灵活的做法,同意让奥兰岛实行自治,这样不仅避免了与瑞典可能发生冲突,而且安抚了岛内居民。多国联盟于1921年裁定芬兰对奥兰岛拥有主权,允许奥兰岛自治,同时要求芬兰政府确保奥兰岛为非军事区、当地居民的瑞典语地位、文化和习俗不变。近百年过去了,奥兰岛一直保留在芬兰的版图之中。
淳朴的奥兰岛人
首府玛丽港为群岛中最大的城市,人口约15000人。除了少数的单元楼房外,民居基本上是别墅房。这里百年以上的老式建筑风格各异,保存完好。这里的早春三月虽看不到花团锦簇,但家家庭院中的苹果树已经让人感觉到春天的脚步。
漫步在玛丽港市中心的步行街,当地人都会热情地同岛外人打招呼。这里更没有大都市里的“酒鬼”,初来乍到的外国人不必对安全担心。这里的人都讲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很愿意为陌生人提供方便。他们不喜欢人们称其为“芬兰人”,而喜欢人们称他们为“奥兰岛人”。
奥兰岛人的淳朴和热情使我又找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芬兰的感觉。随着芬兰1995年加入欧盟、边界开放、劳动力自由流动以及越来越多的欧洲以外地区移民的涌入,芬兰已经发生变化。这里的居民也在变,在不断地向现实意义上的欧洲人看齐。奥兰岛虽距欧洲大陆咫尺之遥,欧洲大陆对其个性的影响却十分有限,淳朴和热情好客作为岛内民风仍然根深蒂固。
进入岛内的第二天,当我采访后返回下榻的阿尔基佩拉格酒店时,发现酒店大门口在奥兰岛区旗、芬兰、瑞典和挪威国旗旁又升起了一面五星红旗,直觉告诉我这里可能还正在接待来自中国的高级官员,便斗胆询问前台值班员,值班员告诉我国旗就是为我们一行所升的。值班员似乎看出我的疑问,便解释说这是他们的传统。凡是有外国客人入住这家酒店,酒店都要专门升起这个外国人所在国的国旗,直到这个外国人离开酒店为止,目的是给客人一个“宾至如归”的感觉。斗转星移,几十年过去了,这个传统却一直保留着。它使我想起了20世纪80年代在芬兰大陆见到的情景。那时到芬兰人的别墅或乡下住地做客,主人家如果有两根旗杆的话,一般要升两国的国旗,目的就是要给客人一个“回家”的感觉。
靠自觉的奥兰岛人
岛内居民的规矩和自觉体现在各个方面。以停车为例,岛内更多的是靠自觉性,没有乱停车的现象。笔者注意到在岛内议会大厦、政府办公区、市政厅等公共设施旁以及街道旁都设有停车场或停车位,但却没有像芬兰大陆一样的停车自动收费机,只有写着限存两个或4个小时的标志牌。司机在停好车后,只需在车上备用的计时盘上准确拨好停车时间就可以去办事了,但需要记住停车场规定的限停时间。
在芬兰内地城市,停车收费对市政财政可是一大笔可观的收入,为什么这里不收费呢?我请教了岛内的一位高官,他告诉我,岛内主要靠的是居民的自觉性,如果司机按市政交通部门的要求做了,就可以节省一笔停车费。如果不按市政交通部门的规定去做,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将车子开走,那么就可能被交通管理部门的检查员贴条罚款,每次35欧元。除了不把规定当回事的外地人外,岛内居民都很遵守规定。
(本报赫尔辛基4月18日电 本报驻赫尔辛基记者 赵广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