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又到了旅游旺季。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游客7.86亿人次,同比增长17.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85.6亿元,同比增长19.1%。
红色旅游红红火火,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据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披露:一是红色文化内涵彰显不足;二是有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贪大求洋,动辄投入上亿甚至数亿元,偏离了红色旅游的主题;三是有的地方盲目规划和建设,破坏了红色遗产的原生性和完整性,降低了真实性。
红色旅游的核心是红色精神,故与一般意义的山水、风景、古迹、人文游有质的区别,要讲经济效益,但不能一切向钱看。笔者游过不少红色景点,发现有的地方一味图钱,让红色旅游变味。在笔者看来,红色旅游的本质与魂灵有“三贵”,即贵在苦、贵在真、贵在教。
所谓苦,就是旅游条件切忌过于豪华,让游客吃点苦。红色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远离城市的老少边穷地区,许多散客及单位组团千里迢迢去老区参观,目的是想看一看革命前辈是怎样吃苦,怎样受难,怎样抛头颅、洒热血的,换言之,红色旅游的过程就是一次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和心灵净化的过程。如果一边在感受革命战争时期的艰难困苦,一边在享受豪华,显然与红色旅游的宗旨大相径庭。目前许多“红区”为改善旅游条件,大兴土木,建豪华宾馆,使本不富裕的老区增加了经济负担,又加大了旅游成本支出,更背离了红色旅游的“苦味”。
所谓真,就是红色资源要原汁原味。这首先要做到科学规划,将开发旅游与保护资源有机结合。红色旅游区域大都有着奇美的山水风光,而且是原生态的,弥足珍贵,切忌因开发红色资源而破坏了原生态。其次是红色文物要修旧如旧。历经战火洗礼和风雨沧桑,许多文物破损严重,有的地方对红色文物如烈士故居的修缮,讲究高档、豪华,这有违历史真实,不可取。第三最重要,就是红色旅游要“纯”,避免附加娱乐之类的功能。遗憾的是,一些红色景点大搞商业开发,建设美食、购物一条街,有的还上马游乐设施等,甚至于修建供孩子们玩的“鬼城”,使红色资源失真,也有损红色旅游的庄严。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盲目、过度开发,显然离不开一个“钱”字。
所谓教,就是高度重视红色旅游的教育、感化功能。笔者理解,红色旅游是一种寓教于游,在游中感悟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游中领悟追求真理和人生价值的一种特殊方式的旅游,尤其对青少年学生堪称是润物细无声的红色教育。鉴于此,红色旅游的第一功能和最大价值是教育,发展红色旅游决不单纯是为振兴老区经济,更是一种责任与使命,因此,红色旅游票价不能过高,对青少年学生等特殊群体还应减免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