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17日电 记者张景华17日从北京市卫计委获悉,今年北京将进一步削减公立医院特需医疗规模,各公立医院压缩“特需”服务,并将把这些工作的推进纳入考核。
公立医院开展特需服务一直为社会所诟病。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钟东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新一轮医改的精神,北京市将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的定位,限制公立医院的规模,同时控制公立医院开展特需服务,今年将探索把这项工作的推进情况列入考核。
“公立医院提供特需医疗服务是历史的产物。”钟东波分析,公立医院的主要职责是向百姓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其之所以提供特需医疗服务主要有三个因素使然:首先,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赶不上老百姓需求结构的增长变化,私立特需医院的发展赶不上老百姓的需求增长变化;其次,医疗服务体系调整比较缓慢,通过特需服务,可以提高医院收入,弥补基本医疗资金缺口,以特需补基本医疗;最后,人事制度改革之后,工资不能体现医务人员的价格,医生薪酬低,所以通过特需提高医生收入待遇,提高医生尤其是高年资优秀医生的积极性。如此,医院、医生就都有了压力和动力,来实施特需服务。
“接下来,必须通过改革,控制公立医院开展特需医疗服务,通过绩效考核引导公立医院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发展;同时,改革补偿机制,政府要加大投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让医院不依赖药品、检查检验、特需服务,弥补基本医疗服务。”钟东波说,“按照中央要求,北京要建立我国行业特色的人才薪酬机制,让医生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过程中,就能取得可观的收入,不需要通过特需、走穴获取高额收入,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钟东波坦言,由于公立医院提供特需医疗服务是一个历史的产物,而改革是一个系统推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改革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也是一个逐步控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