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16日 星期三

    环球教育扫描

    美国上幼儿园比读大学还贵

    余晓葵 《 光明日报 》( 2014年04月16日   08 版)

        为孩子准备大学费用一直是美国家庭的一件大事。不过,在近年来学费猛涨的形势下,家长们要为孩子的教育大把掏钱的时间已大大提前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为托儿所、幼儿园的费用发愁,因为与大学费用相比,托幼费用只高不低,这让年轻的家长们倍感压力。

     

    托幼费高相当普遍

     

        《华盛顿邮报》日前援引一项权威幼儿教育调查数据称,在美国50个州中,有31个州的托幼费用超过大学开支。这项调查使用的大学开支数据是学生入读本州大学的学杂费,而美国学生选择本州大学比跨州上大学的费用低。

     

        托幼费用比大学费用高,以纽约州为甚。在纽约州,托幼费用接近每年15000美元,而在本州读大学的学费仅为6500美元,前者高出后者近8000美元。马里兰、马萨诸塞、科罗拉多、俄勒冈等州的情况也与纽约州近似。在马里兰州,托幼费用平均每年13055美元,位居全美第五位,其本州大学学费平均才为每年8220美元,二者相差近5000美元。

     

        在另外19个州,托幼费用仍低于大学学费。以美国东南部的南卡罗来纳州为例,该州大学学费比托幼费用高出约4000美元,部分原因在于,自1980年以来,该州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缩水了三分之二,这导致该州大学学费猛涨。

     

        根据最近的权威数据,美国托儿所和幼儿园平均收费为每年11666美元。但他们的收费差别很大,低的3500美元一年,高的18000美元。此外,各州之间的收费水平也有很大差异。马萨诸塞、纽约、明尼苏达、科罗拉多、加利福尼亚、伊利诺依等州的托幼收费超过每年1万美元,而密西西比、肯塔基、南卡罗来纳等农业州的收费均未超过每年6500美元。

     

        各州托幼费用差异较大,除了地域生活成本差异的原因,影响更大的是托幼机构的管理标准不同。在美国,托幼机构完全是市场化运作,如果管理标准严格,师生比例合理,托幼安全水平自然更高,但是费用也会相应上涨。

     

    工作不如在家带孩子

     

        美国的公立小学和公立中学普遍免费,但在整个教育体系的两端——大学和幼儿教育,家长要花的钱不少,美国家庭对此普遍面临财政压力。孩子上大学需要一个家庭长达十多年的储蓄准备,在习惯借钱和超前消费的美国,这殊为不易。相对于大学教育的长期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面对一大笔托幼费用,许多家庭实在是不知所措。如果幼儿的家长相对年轻,积蓄不多,面临的财政压力就更大了。1985年,美国托幼费用平均每周87美元;2011年,托幼费用上涨到每周148美元,增加近70%,其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也从6.3%上升到7.2%。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个5岁以下的幼儿,除非家庭收入极高,否则将无法承担托幼学费。美国家长平均26岁时有第一个孩子,如果按照准备大学费用的时间计算,他们需要在自己8岁时就开始为下一代的托幼费用进行储蓄。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随着托幼费用的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美国家长选择在家带孩子,而不送孩子上幼儿园。目前,美国近30%的幼儿母亲放弃工作;在1999年,这一比例为23%。对许多家庭来说,放弃工作在家看孩子,比继续工作而送孩子去幼儿园划算。

     

        皮尤调查还发现,放弃工作在家看孩子的母亲多是年轻、贫穷、受教育程度不高者。在这一人群中,34%的家庭收入在贫穷之列,只有5%的人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家庭年收入在75000美元以上。在种族构成上,白人较少,移民较多。

     

        美国大学学费虽高,但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名目众多,数量可观,帮助不少家庭减轻了财政负担。而美国的托幼则完全市场化,体现市场供需关系,所以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承受昂贵的托幼费用。2011年,在母亲选择上班的家庭中,只有四分之一的学龄前儿童入托,近一半家庭选择由家长或是其他亲属照看孩子。  

     

        (本报华盛顿4月14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余晓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