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15日 星期二

    在历史的天空校准东北的坐标

    《东北历史地理》出版

    作者:毕玉才 张松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15日 07版)

        日前,由10余位史学界、考古学界著名学者组成的团队,历经30年的史海搜寻、田野考察、砚田笔耕,捧出一部160余万字的辉煌巨著《东北历史地理》,用翔实的资料,科学的论证,理清了东北历代建置沿革、城市发展、人口变化、经济形态等,向人们徐徐展开了一幅时空流转、风云际会的壮阔画卷。

        现已年近八旬的课题组负责人冯永谦告诉记者,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使用考古资料,将这些地下发现材料和研究成果纳入到本书中来,尤其是很多考古发现就是本书的作者亲自调查发现和考证出来的,成为《东北历史地理》材料翔实、观点明确、结论可靠的根本保证。

        关于燕长城,囿于时代所限,司马迁不能亲自考察。因此,《史记》中对燕长城的记述只有“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一语。为了弥补历史的缺憾,年逾古稀的冯永谦,用了三四年时间,徒步考察辽宁境内长城2500多公里。“现在都有航拍测绘技术了,为何非要翻山越岭亲自探查呢?”记者问。冯永谦说:“航拍虽然可以勾画出长城的大致走向,但涉及细节便一筹莫展了。长城的很多段落被人为毁弃或随地貌改变,再精密的仪器也找寻不到这些‘消失的长城’。”

        与冯永谦曾一起奋战在乡间田野上的,还有十余位专家学者,已故历史地理学大师、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谭其骧曾担任本书顾问,加上十余位东北地区相关社科院、大学、博物馆、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从事历史、民族、考古各学科的学者,于1983年组成“东北历史地理”课题组,经申报批准,纳入国家“七五”规划科研项目。

        30年来,他们倾其毕生心血,展其平生所学,在经历了不平常的艰辛后,捧出了这部鸿篇巨制。不仅以翔实的资料和科学的论证,证明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为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文化依据。

        更重要的是,随着城镇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这样的调查考证工作越来越有了“抢救”的意味。冯永谦告诉记者:“经过20世纪大规模的考古工作,作为历史地理研究对象的建置遗迹城址,该发现的已基本发现,能补充的新见城址恐已有限,而过去发现的遗迹,随着我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消失得也很迅速,昨天还有的城址,没过几天就已不存。”(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 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