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15日 星期二

    教改·教室里的故事

    我的包班生活

    作者:常丽华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15日 14版)

        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是一所刚刚诞生的学校。自2013年9月开学以来,就致力于“全课程”教育实验,从课程入手改变学校生态,让师生拥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年级是始业学段(开始学业的意思),老师们合作开发了始业课程。在120平方米的主题教室里,两个老师(主班和副班)包一个班,建立起了一个家一样的教室。一年级的始业课程,共设计了八个主题(一个主题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我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和我的动物朋友,拼音国探险记,和冬爷爷在一起,我爱我家,春天在哪里,神奇的海洋世界,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

     

        这八个主题,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到儿童与自然、世界的关系,最后回到儿童对自己生命的理解,帮助儿童建构起一个懵懂而完整的世界。每一个主题的学习,由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科学、体育游戏等各个学科共同支撑,知识、生活、生命之间的互相打通,是主题学习的核心。为此,学校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定位,编写了《开学啦》、《下雪天》、《春天在哪里》、《我们都很棒》四本读本(一个学期两本),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重要载体。

     

        常丽华,是亦庄实验小学始业课程的主持人,也是一年级的一个主班老师。作为全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师,出版过《24节气诵读古诗词》和《让书信在教室里飞翔》两本专著。常丽华和她的孩子们把教室命名为小蚂蚁教室。她的理想一直都在教室里:开发卓越课程,缔造卓越教室,让每一个生命都在教室里开花。为此,我们特辟专栏《教改·教室里的故事》,记录那些正在书写的教室里的故事。

     

        和传统学校不一样,我们的课程表大部分是空白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完全由我们两个包班老师协商完成。

     

        从确定知道自己要成为一个主班老师,到去年9月1日那一天,我都一直很怀疑:能行吗?数学、音乐、美术、科学都要教啊!我理性思维极差,唱歌跑调,画画也没有感觉,到底行不行?虽然我能确定,我们的课程足够丰富有趣,但只有我知道自己的不安。

     

        在忐忑中开始,没想到的是,半年多包班生活的体验,是我23年教育生涯所没有体验到的,我对教育、教室和生命有了完全不一样的理解。

     

    包班,让教育不再割裂,缤纷的生活就是教育本身。

     

        无论杜威,无论怀特海,无论陶行知,都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概念。可是,社会的压力,极端的功利主义,教育已经沦陷为一门学科加另一门学科,再加另一门学科,生活本身被忽视了。而我们的课程本身,则是指向儿童生活的。

     

        一年级上学期,我们九月的课程主题是我是一名小学生了。每天的儿歌、故事、音乐、色彩、游戏,让孩子深深喜欢上了学校和教室,自豪于自己成为了一名小学生。即便识字和写字,孩子们也是到生字国去旅行,是我们共同生活的一部分。

     

        刚开始包班生活,九月还是有些忙碌。等到十月我和我的动物朋友时,我们就从容了很多。很长一段时间,教室恍若动物园——学会如何和动物相处,学会珍惜动物,是十月课程的核心。当一条蚯蚓来到教室拜访我们,我们小心翼翼地把它送走,然后想像它的故事、画出它的故事。这个课程,最终以《我家是动物园》的写绘故事结束,人和动物的关系,孩子已经有了朦胧的认知。

     

        十一月的课程主题是拼音国探险记。拼音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彩虹桥把声母城堡和韵母城堡相连,恶女巫嫉妒拼音国的幸福,就施了魔咒,让人们都昏睡过去……于是,孩子们俨然以勇敢的小卫士自居,要踏上解救拼音国的旅程。这是学习吗?这是学习,但这是游戏中的学习,是生活中的学习。他们穿过一道道有密码的大门,开始挑战黑夜,挑战一个人上街买东西,挑战妈妈不在家时独自安排生活……最终,孩子们成功解救了拼音国。我们和孩子一起,把丰富的生活“活”了出来,孩子怎么可能不喜欢?

     

        十二月,我们和冬爷爷在一起,冬爷爷因此成为一个神秘的人物。最后,在一月的新年之歌中,我们结束了一个学期的旅程。在我们的教室里,教育成为生活,生活本身就是教育。

     

    包班,让每一个生命都在安全与自由中舒展,教室成为一个不断诞生奇迹的地方。

     

        包班,打破了学科划分,我们每个人眼里看到的孩子,不再只是学习你这门学科的孩子,而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是一个生命的全部发展。所以,当教室是安全的、自由的时,教室,就成为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地方。

     

        有一天,有几个女孩子找到我,说要给同学们表演一个木偶剧时,我答应了,其实也没怎么当回事,就觉得孩子想玩一玩。结果,第二天,这几个孩子利用午饭后时间,申请到教室对面的阅览室排练,大半个小时之后,她们来到教室里,把道具摆在教室前面,桌椅排成了U形。她们不动声色,我就好奇了,彻底不做任何干涉。令我大大惊异的是,她们为同学们上演了一场极为精彩的木偶剧《小红帽》!孩子们都看呆了,一个孩子说:“天呐,我就像在真的剧院里看演出一样!”这些入学不过几个月的孩子,生命的巨大能量就这样迸发出来,为什么?这间教室就是自己的家,老师天天和她们生活在一起,就是一家人。当一个人觉得自己不管做什么都感觉安全时,生命本身就有的创造力就会激发出来,而当教室成为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地方时,教室里的每一个生命,就会处于向上的状态——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重要呢?

     

    包班,把握住教室生活的节奏,师生从容幸福。

     

        一年四季轮回,一日黑夜交替,顺应着大自然的节奏,人类春种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就找到了生活的节奏。对一间教室而言,师生生活的节奏如何把握?我们都知道,把握好了,师生就是从容的;反之,就容易陷入忙乱之中。

     

        和传统学校不一样,我们的课程表大部分是空白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完全由我们两个包班老师协商完成。因为我们清晰地知道每个课程的时段目标。所以,当我们既聚焦于每堂课的目标,同时也聚焦于一天、一周的目标时,我们就是从容的、自由的。

     

        来自杭州的一个老师,在我们教室跟班听课两周之后,很感慨地说,一般学校的课程表和作息表,像一个巨大的中药铺,横平竖直塞满了各种药材,老师按方取药。所有的抽屉中,都安排了各种学习内容,老师和孩子完全没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孩子们从一堂课走向下一堂课,谁管你多想把没完成的画儿给画完?谁管你多么想把看了一半的故事书给看完?可是,她看到在我们的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掌握情况调整进度,她是这样写的:

     

        一年级的课堂里读读写写唱唱跳跳,有语文、算术、绘画、美术、戏剧、生命学科的多种元素,又浑然一体。孩子们学的不是一门课程,孩子们在体验和展示自己的生活,让孩子体会到“我在这儿,我很重要”。

     

        是的,我们的课程安排,是应和着生活和学生生命的节奏来的。我坚信一点:课程的终端,不是物化的东西,而是一个个活泼泼的、发展了的生命。而让每个生命,如其所是地成为他自己,是课程最核心的目标。

     

        一间教室的生活节奏,还应该有固定不变的安排。每个周一上午第一节的庆典课上,我们首先回顾上一周的旅程,然后根据孩子在上一周的表现,为每个孩子颁奖:最佳合作奖、创作大师、色彩大师、热爱教室奖、最佳刮画创意奖……这是一个仪式,是一次庆典;这是上一周的总结,是这一周的开启,它激发孩子的热情,同时传达我们教室的价值观。这也是一种节奏。

     

        我很高兴,自己是一名一年级的主班老师。这段时间,我收获很多,成长很快(虽然已经进入不惑之年)。这种向上的状态,对我而言,至关重要,因为我因此知道自己每天都向前走,永不停滞。就像泰戈尔说的:这只透明的杯儿,不断地清空,又不断地以余量来充满。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