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14日 星期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义工遍地走,好事一箩筐”

    ——“德行珠海”公民道德建设行动纪实

    杨连成 《 光明日报 》( 2014年04月14日   01 版)
    志愿服务让美丽城市洋溢真情。 资料照片

        3月19日,临近中午,伴随着下课铃声,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学楼前、食堂门外人头攒动,师生们不是忙着吃饭,而是纷纷聚集到放在这里的捐款箱边,为一位患有慢性肾衰竭的大三同学捐献爱心。短短一周内,连同网银、支付宝等在线募捐,全校教职员工所捐善款已达26.3万元。

     

        “珠海美!海美山美,人更美!”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美籍教师丹尼斯去年春天回美治病前,对给予他无私帮助的珠海爱心协会会长崔云说,“珠海不愧为道德之城,康复后我一定再回珠海定居。”

     

    “道德城市建设重在呼唤公民文化”

     

    ——中央党校教授 周熙明

     

        “19日14点59分 接到救援电话,丢下店铺,告别家人,向遭受特大暴雨袭击的汕头市潮南灾区进发,一路风狂雨疾,车速缓慢。21点14分 遭遇封路,弃车徒步,四周一片漆黑,离淹没区陈店镇还有两公里,路边人满为患,灾民席地而睡已有两天。23点15分 借来简易竹筏,破浪前进。”

     

        “20日0点59分 充好橡皮艇,摸黑赶往灾情最严重的司马浦镇。凌晨3点,涉水5公里,紧急转运被困群众。14点22分搜索324国道附近村庄,安全转移11位老人、孩子。”

     

        这是珠海一名普通志愿者于2013年8月留下的一段日记。

     

        日记主人李京安是个小业主,这几年生意做得不错,就琢磨着怎样奉献社会。从成立野外救援队九年多来,他已记不清有多少回冒险救灾、救人。据珠海警方介绍,李京安他们自费参与或协助警方户外救援已达100多次,义务救援遇险遇难者超过600人次。李京安已成为珠海人心目中的“救灾明星”。

     

        “义工遍地走,好事一箩筐”,是珠海市民和外地游客对近年来珠海志愿文化的通俗解读。“德行珠海”公民道德建设行动计划实施3年来,生活在珠海的156万新老移民,以及每年出入珠海的四海宾朋,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这座城市“不一样”的温暖。

     

    “城市崛起,离不开人的道德完善”

     

    ——中山大学教授 钟明华

     

        16年前,一位珠海退休教师和一个流浪残疾少年萍水相逢;在老人的悉心照料和言传身教下,15年后,少年学有所成,孝敬老人胜过亲生儿子。他们的故事走红珠海“明德讲堂”,传遍了千家万户。

     

        1998年7月的一天,唐鸿光老人独自骑车出门,在去菜市场的马路边,有个艰难爬行的孩子向他伸出了乞求的双手。几句询问后,唐鸿光背起这个叫李计划的流浪少年回到自己的家。从此,独居老人唐鸿光不再孤单,一个人的退休金供两个人生活,他还在家里办起了“现代私塾”,为李计划和一二十个邻居孩子、外来工子女义务讲课,管吃管住。

     

        记者在唐家湾古镇找到了这个特殊家庭。唐鸿光告诉记者,从没进过学校的李计划跟着他,在4年里学完了全部中学课程,考入了广州残疾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肢体也得到康复,完成了从爬行到站立的形体转变。毕业后打工、创业,自立门户开网店,不光养活自己,还回到老家娶妻生子。“李计划这孩子知恩图报,非常热爱珠海这座给了他新生命的城市。”唐鸿光说,“这几年他老惦记我,又举家来珠海,如今对我比亲生儿子还亲。”

     

        “好人在身边,感动悄无声”。3年间,2500场次“明德讲堂”讲述着好故事,流淌着真感情,传递着正能量。身边人、身边事和身边的感动,造就了一座阳光灿烂、四季如春的道德城市。

     

    “做道德就是做发展,就是做幸福”

     

    ——中宣部研究员 戴木才

     

        2013年11月19日下午,一支名叫“蓝调三人组”的洋乐队不远万里从瑞士来到珠海,专门造访康宁社区网络电视节目组的10位中国大妈。

     

        “我们从互联网上看到了大妈们主持的每周新闻播报,很新鲜,很感动,所以我们决定,把在中国的首场瑞士蓝调音乐,献给可爱的社区大妈们!”瑞士著名音乐人皮特先生的献演开场白,道出了国际友人对珠海普通群众弘扬道德正能量的由衷敬佩。

     

        “大家好,康宁一周播报又跟大家见面了。”听着车载视频里传来的“草根好声音”,记者来到康宁社区播报大妈们中间。姚裕芳、王志淼、彭有芳、刘春娜、许玲、张彩莲、陈满珍年龄都在六七十岁,连同她们的义工教练韩晓、热心赞助人邓娟和社区党支书刘水芳、志愿者郭锦萍等,俨然一个精干、完整的民间新闻采编播工作班子。

     

        2013年10月29日早上,香宁花园北区孤寡老人祁新辉突发脑溢血住院,姚裕芳立即赶到医院采访,并在当期播报中及时插播了祁师傅的病情和居委会的捐助倡议书。当天,一场自发捐助活动便开始了,一笔笔慈善捐款汇聚成一条爱的河流。

     

        “这些文化水平不高却干劲极大的大妈们,究竟是怎样成为道德传播者的?”手把手教会她们采写编播技能的义工韩晓告诉记者,因为她们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要做“德行珠海”的建设者!(本报记者 杨连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