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13日 星期日

    一条叫海的大城之河

    采访手记

    作者:田呢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13日 11版)

        坐上高铁有半个钟头的工夫,不觉已经从京城来到了津门。春风拂面,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从容而幽默的天津人听说我们来寻这片土地的文化味道,热情地当起了向导。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循着这曲李叔同填词的《送别》,我们踏进河北区的李叔同故居。院内繁花盛开,享誉海内外的一代宗师正是在这里,积累丰富了自己的深厚学养。

     

        海河之滨的天津美院前身为北洋女师范学堂,曹禺也曾在这里著书立传。采访结束已是黄昏时分,弯腰在院里给几株芍药围护栏的白发老人,正是当今画坛享有盛誉的霍春阳,他微笑着和我们打招呼,欢迎我们经常来学院坐坐。一树烂漫下写生的学子们还舍不得离开,青春写满面孔,不负这匆匆流过的春光,不负丹青。

     

        傍晚的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尹沧海听说我们到来,热情地邀我们去他画室坐坐。校园里偌大的画室内,大幅山水气势恢宏,人物、花鸟多见性情,书法清奇,放逸出尘。几杯酒下肚,聊到兴起,尹教授竟也展卷研墨,挥毫泼洒,对中国文化精神的沉醉与体悟在这肆意点染间兴会淋漓,好不畅快。

     

        在海河这条孕育津门文化的母亲河畔,天津美院与杨柳青镇交相辉映,代表着学院文化与民间智慧的艺术之笔共同书写着这座城市兼容并蓄的才情。时间虽紧,但此行不能不到杨柳青。

     

        “果馅鲜鲜欲蒸熟,响鸣阵阵绕耳朵”,路边的小贩熟练地把大米粉渣放进木甑中,在蒸锅上蒸个几十秒的工夫,然后在其上迅速涂抹豆馅、白糖、红果等各种小料,放到你的手上,这地道的津味小吃寿梨糕是我们初到杨柳青的第一口味道。

     

        “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京杭大运河横穿古镇,古镇因运河而兴。明清两代这里漕运鼎盛,舟楫云集,十里长堤,杨柳依依。“家家能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况仿佛就在眼前。生于杨柳青年画“玉成号”世家的霍庆顺至今仍然坚持用传统的木版来印制年画,并亲自进行彩绘。“年画年画,杨柳青年画的这五道工序里每个都离不开一个‘年’字!杨柳青年画画的其实就是我们老百姓的梦想!”

     

        天津这个城市有自己的个性,它坚守着自己传承千百年的艺术语言,它倔强独特,它混搭出万种风情。映着散落天际的晚霞,海河裹着余晖泛着金光拉着你还在娓娓道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