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12日 星期六

    老遗产带来新财富

    ——看山西科学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

    作者:邢兆远 李建斌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12日 01版)
    静乐 剪纸
    黎侯虎 中型虎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三晋大地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让丰厚的历史文化瑰宝在保护中得到发展?连日来,记者行走在这块土地上,从一个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非遗项目中,看到了山西科学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可喜局面。

     

        “老祖宗留下的‘宝藏’遍地都是。”山西文化创意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贾克勤对记者说,“对有着生产特质的非遗项目,必须既保持真实性、完整性,又要不断赋予新的内涵,走产业化道路,在传承中创新。”

     

    面拓宽:“家族式”走向“社会化”

     

        捧佛珠,舞手绢,喷火,甩袖……一群姑娘小伙举着木偶、皮影,时而碎步轻移、彩扇翻飞、水袖轻扬,时而翻转腾挪、挥棒弄棍、甩发喷火,精彩的表演让人拍案叫绝。白发苍苍的孝义木偶项目传承人武兴站在场中央,边敲锣,边指挥。

     

        在歇场的间隙,望着青春勃发的徒弟们,武兴老人笑开了花。他向记者介绍说,孝义的木偶皮影戏,始于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自己从10岁起就跟随师傅梁全民学习木偶表演。那时只是师傅带徒弟,一代代“香火单传”,逐渐陷入了“香火难续”的境地。近年来,市里投资建起木偶皮影传承基地,鼓励众多年轻人前来学习。武兴说:“打破了传统的家族式传承方式,这下我来了劲头,面向社会一茬茬地招收徒弟。手把手地教,培养出一批唱演俱佳的能手。”

     

        “木偶皮影戏冲出小天地,走向大社会,路子越走越宽。”孝义市委宣传部部长薛向东说,2010年,市里从各地艺校选拔了一批学员,由企业家出资、传承人领办、政府资助,成立了“孝行文化传播公司”,购置了先进的灯光音响、舞台设施、车辆和各式服装道具,请来全国一流的摄影师、灯光师、美工、木偶制作师、服装师等,建起木偶雕刻基地、皮影影视基地和民俗文化展览馆。

     

        被授予“中国皮影木偶之乡”的孝义市,挖掘文化特质,走产业化路子,赢得越来越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喜爱。孝义的木偶皮影开始到全国各地演出,《花果山》《长袖舞》《疯狂吉他手》等剧目登上了国际舞台,据此拍摄的影视作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国际国内多项大奖。如今,在孝义市新义街道办贾家庄村,一条木偶皮影文化产业链已经形成,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

     

        在山西,像孝义木偶皮影一样,广灵剪纸、尧都手工布艺、芮城刺绣等一大批非遗项目,都已从“家族式”走向“社会化”,构筑起各自的产业链,使古老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

     

    深扎根:“小作坊”长成“产业园”

     

        清徐的醋以酸、香、绵、甜、鲜等特点闻名全国,清徐也因此获得了“醋都”的美誉。

     

        在清徐县杨房村,记者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醋坊,门口横匾上的“宝源坊”三个鎏金大字格外耀眼。老陈醋酿制技艺传承人武润威介绍说,清徐的酿醋工艺已有4000多年历史,明清出现众多醋坊,因其色、香、味俱佳而名扬天下。

     

        “我们找到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衔接点,走出“小作坊”,建起老陈醋研发中心,聚集了国内外的行业专家,从事老陈醋的深度研发。生产的醋不仅原汁原味,还催生了以醋为核心的相关产业园,使传统的酿醋工艺大放异彩。”武润威自豪地说。

     

        在清徐的大街上,随处都能闻到浓郁的醋香。醋文化博物馆、非遗传承人雕塑、升旗台……“醋都”广场处处彰显着醋文化的厚重。清徐县委宣传部部长王耀武介绍,清徐县已成功举办了5届醋文化节暨醋产业博览会,去年荣获了“中国十大品牌节庆”称号。

     

        像清徐老陈醋一样,六味斋、双合成、木版年画、刻花瓷、平遥漆器……一大批山西“老字号”采取“传承人+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扩大“非遗”生产,从“小作坊”长成了“产业园”,涌现出3000多个依靠传统手工技艺进行生产的企业、经营户,既保护和传承了“非遗”项目,又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传承能力增强、项目业态扩展、品牌影响提高、资源利用延伸”的崭新态势。

     

    巧创意:“口头传”变为“摇钱树”

     

        走进万荣县的“笑话博览园”,欢乐广场、笑话街、万笑墙、笑话剧、笑话茶座、笑话图书……人们沉浸在欢笑的海洋中。

     

        “可别小看这幽默风趣的笑话,它可进入了‘非遗’国家队!”居住在太原的万荣人、书法家吴国荣说,起源于明末清初的万荣笑话幽默风趣中富含哲理,在万荣,不管男女老少,都讲,都听,都编,笑话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消遣的文化快餐。

     

        翻阅《万荣笑话拾贝》《万荣笑话经典》等图书,一个个段子令人捧腹。据县里参与编辑的人员介绍,近年来,万荣笑话衍生出笑话挂历、台历、光盘、扑克牌、手帕、连环画、随身卡、圆珠笔等产品,不仅广销全国各地,还远走异国他乡。一本融漫画、段子为一体的《万荣笑话挂历》首次印刷1万册,就被一抢而空,以农家院落、田野为外景拍摄的笑话光盘更是畅销。据了解,《万荣笑话经典》等图书已先后发行30多万册。

     

        巧思妙想的万荣人还把笑话“嫁接”到苹果上,打出“笑话万荣果”的品牌,将包装箱印上万荣笑话,随果赠送笑话光盘、挂历、扑克牌等,不仅在国内市场上畅销,还出口到东南亚。现在,万荣的苹果树已发展到35万亩,成为百姓致富的“摇钱树”。

     

        笑话与产业联姻,进入了大市场。记者在八龙文化传媒公司看到,这里研发的毛绒玩具不仅可以讲笑话,还可以与人互动对话。公司总经理薛秀武说:“我们先后注册了‘笑城’‘笑话园’‘笑笑笑’和‘荣河’四种十二大类的商标,研发出两大系列200多款凸显文化特色的礼品、纪念品。”“华康药业”还将笑话印在《消费者自诊自疗医药行家》上,赠送给全国20多个省市的消费者,促进了药品销售。(本报记者 邢兆远 李建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