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传媒领域,媒体形态日新月异,受众获取信息的习惯多种多样,新媒体的介入更是改变了舆论场的传播格局。传统媒体如何从庞大的信息场中突围,才能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马利正在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
优质的内容产品更可贵
记者:当下,新旧媒体形态的替代与演进速度不断加快。您认为,传统新闻媒体如何求得生存与发展?
马利:谈到这个话题,人们会用“求生存”的字眼,这有意无意透露出一个看法,那就是当下的传统媒体已经面临一种生存挑战。对媒体来说,生存和发展是同一个问题——仅仅求生存,实际上与消亡无异。
很多人注意到,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总理记者会上,人民日报“三栖记者”成了媒体关注的热点,记者一个人代表了报纸、网站和微博三个媒体平台。甚至有网友评论说,报纸代表的是古典媒体,网络代表的是传统媒体,微博代表的是移动化的新兴媒体。尽管我并不十分认同这种分类,但“三栖记者”确实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反响。
媒体形态的推陈出新带来了很多变化和挑战。对于媒体,其核心竞争力是生产优质产品的能力,最根本的东西是信息和思想,这一点稳如磐石。形态变化了,就去适应形态;渠道改变了,就去适应渠道。
观察业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时效性强的网络信息或许来源于个人,但属于优质信息的深度报道主要产生于专业新闻机构。这并非说网络不会购买优质信息发布,我想说的是传统媒体不必妄自菲薄,因为在庞大的信息场,优质的内容产品更加可贵。
当然,更重要的是,传统媒体不能故步自封,而要尽可能适应新的传播格局下媒体形态的改变。适应,是任何一个行业应对发展变化都要做的事情,只是对于媒体来说显得更猛烈、艰难些,因为它们太习惯于过去的形态了。形态是发展的,比如“报网融合”“三栖记者”就是形态发展的一种尝试。当然,“适应”需要在广大的空间进行更纵深层面的努力,也需要更多的创造力和开拓性。
新媒体既是建设者,也是消解者
记者:您认为新媒体在新闻传播上扮演着什么角色?
马利:新媒体的角色是新媒体实现的,还是用户实现的?我认为,它是一种相互作用的结果。更本质地讲,新媒体是信息方式对人的全面渗透和融合,人借助新媒体实现、呈现了自己的需要。因此,作为新闻传播的一种形态或是渠道,新媒体隐藏的含义还有从用户习惯、用户心理到用户功能的巨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又反作用于传播形态。激荡之下,便形成多种媒体相互作用的传播格局。
网络的聚合力、散发力无可置疑、有目共睹,但副作用也值得深思。新媒体信息泛滥,远远超出人的信息消化能力。网络上充斥着刺激性的信息,有价值的信息湮没其中。受众往往排斥那些不迎合自己观点的信息。作为启蒙运动的产物,报纸一直在无形中树立着建设性、理性、公义的主流地位,但这样的信息结构在新媒体中被消解。
所以,新媒体既是一个建设者,也是一个消解者,以自己的方式建设,也以自有的规律消解。如何在其间夯实网络安全,彰显主流价值,兴利除弊,是一个大课题。
过去一支笔,现在“长枪短炮”
记者:在成功实现转型后,《人民日报》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新气象、新特色?
马利:今天的人民日报社从过去的“一张报纸”发展成为一个崭新的“全媒体方阵”——《人民日报》是核心,人民网、法人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电子阅报栏是基础,还有“二维码”创新报纸传播形态,再加上26家社属媒体。报道周期也从《人民日报》按“天”计算、报道“昨天”的事,到人民电视按“小时”计算、聚焦“今天”的事,再到人民网、人民日报法人微博按分秒计算、随时记录“此刻”的事。此外,从纸质到网络,从文字到视频,进入全媒体时代后,我们的“武器”更先进了。过去“一支笔”,现在“长枪短炮”,记者可以随时传送照片、文字、视频、微博和微信,发挥空间越来越大,媒体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善于利用新技术改造媒体
记者:您认为民众更期待看到什么样的新闻报道?新闻报道应该如何创新?
马利:受众想看什么?一定是更有用、更好看、更和千家万户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和观点。
未来的新闻报道,我们可以畅想,我们也很难畅想,因为技术的变革永远超乎想象。未来,什么样的工具取代微博、微信?记者戴上某种设备,能不能直接把文字转化成视频、音频?报纸还会是纸吗?
但创新的本质没有变,就是要时刻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善于利用新技术改造媒体,善于适应媒体形态的变化。
以前有个段子:未来,你不敢跨界,就有人跨过来打劫,一切都在经历一个推倒重来的过程,一切都在一个大规模变革之中。现在,这个“未来”已经提前来临。这是一个融合的时代,一个技术革命、颠覆式创新的时代。在互联网时代,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未必是最强壮的,也未必是最聪明的,而是能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
记者:从传媒行业的现状来看,未来还不很明朗。您对传媒行业的前景怎么看?
马利:网络发展太快,用户改变也很快,这是新闻市场的需要,也是媒介面临的“本领恐慌”。这难道不是挑战和机遇吗?媒体转型,“跟跑抢跑”势在必行,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跑在最前面。起码在很长时期内,受众将分层、分化、多元化,媒体的形态也要适应这种多元的需求。
接下来,还将不断出现新的概念、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玩法,但行业的判断,还是着眼于抓住本质,抓住自身的优势,重新定位,扬长避短。(光明网记者 郑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