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沈阳4月5日电(记者刘小兵 特约记者杜善国 通讯员石榴、管泰然)5日是清明节,一大早,沈阳市民陈元雄便驱车前往坐落于沈阳市区北部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在黄继光烈士墓前献上一束白菊。烈士陵园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说,从4月1日开始,每天来园的团队缅怀和祭奠登记人数为5000余人;自发而来的散客人数超过万人,是往年的4倍多。
搭载着437具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3月28日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这些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归故里,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
祭奠人群中,一名白发苍苍、身上挂满勋章的老兵在志愿者的搀扶下蹒跚而行,格外显眼。这名老兵叫贾福林,今年82岁,曾任黄继光生前所在团通信参谋,他带着10余名老战友的嘱托,从千里之外的郑州,风尘仆仆赶到沈阳祭奠战友黄继光。
市民陈卓是带着家人和11岁的孩子到烈士陵园的,他说:“就是想带孩子来看看,让孩子听听抗美援朝烈士的英雄故事。”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祭奠活动新添了一股“寻亲热”。随着437具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存放于陵园,不少来自天南地北的烈士遗属和参战老兵,前来陵园寻亲祭奠。
来自河北保定的烈士遗属杨继雄告诉记者:“父亲于1951年4月29日牺牲在韩国汉城附近,得知志愿军遗骸回归祖国的消息后,就特意赶来,希望能找到父亲的遗骸,了却后半生的最大心愿。”
河南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创始人张爱兰,则受烈士遗属委托,千里迢迢带着一缕头发赶来,希望能通过DNA对比技术,帮助烈士子女找到父亲遗骸。据悉,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管理中心近期接待了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军烈士遗属。陵园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严格遵循上级部门的精神,在相关部门的安排下,妥善为烈属遗属寻亲提供方便。
“绿色祭奠”,是今年祭奠活动的又一特点。位于鸭绿江畔的丹东市,仅市区就有抗美援朝烈士陵园4处。记者走访3处陵园后发现,尽管前来祭奠的人流络绎不绝,但园区内烧纸、放炮等现象得到杜绝。丹东市陵园园长孙大力介绍:“仅这两天,我们就接待了6300余人,但保洁人员的工作量并未增加。”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则为市民免费提供可回收花圈和可重复利用花圈,避免了资源浪费。这一做法,得到了不少市民支持。此外,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网上祭奠、诗词祭奠、植树祭奠等种种“绿色祭奠”方式,已逐渐深入人心。长期从事烈士陵园管理工作的孙大力说:“祭奠活动越来越绿色环保,说明大家的文明素养越来越高,这也是祭奠活动发展的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