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健康养生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而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从理论到实践再到产业,都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也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健康服务业的战略选择。
中医对人的认识,从受孕而有生命,经历生、长、壮、老、已的发展变化过程,体现了天人相应、形神统一的整体性与阴阳平衡、脏腑和调的动态平衡变化。中医认为男女生理变化不同,男子以八年、女子以七年为一阶段划分:“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坠,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丈夫八岁肾气盛,发长齿更,二八天癸至,精气溢泻,故有子……”“五八肾气衰,发坠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
几千年来,围绕着健康维护,中医学形成了从养生、治未病早期干预,辨证论治、扶正祛邪等系统整体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防病治病方法和技术,在维护健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所谓中医药健康服务,包括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养老、健康旅游、服务贸易,涉及中药、中医诊疗设备、保健产品等相关支撑产业,也可简单概括为医疗和非医疗服务两大类。随着医改不断深化,中医医疗服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据统计,2012年全国中医机构有近4万个,其中中医类医院3397个,门急诊高达6.43亿人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四部委启动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能力建设,仅村卫生室中医年门诊量就达6.2亿人次。加之非医疗领域的中医养生机构发展迅速,遍及城乡社区,从业人员约3000万人。因此,应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中医健康养生服务发展的政策与机制。同时,大力发展中医健康养生服务机构,创新中医健康养生服务的新模式、新业态、新领域。
首先,要鼓励形成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品牌,支持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管理规范、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中医健康养生集团或连锁机构。鼓励地方依托本地中医药资源优势建设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集聚区,形成区域品牌。推进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机构在提供满足基本中医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利用自身优势,采取多种形式与中医健康养生机构合作。进一步拓展中医健康养生服务产业外延,形成若干新兴产业,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其次,可开展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项目,推广中医健康养生知识、方法和技术。还可大力推行食疗养生、药膳养生、中医心理养生、中医运动养生和导引(气功)等中医健康养生方法。
再次,让其他服务行业积极利用并推广中医健康养生方法和技术。例如积极发挥餐饮行业在健康养生服务中的作用,加强对餐饮行业健康养生科普,鼓励餐饮业开展健康养生服务,提高厨师等服务人员利用饮食调养,开展健康养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等。
针对目前非医疗养生保健机构服务人员现状,还需要加强队伍建设与有效监管。如构建服务人员持证上岗的注册制度;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人员开展健康咨询诊疗服务;发挥中医院校作用,培养面向基层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促进服务规范化和多样化,提高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升民众对行业专业性的认可度和信任度等。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规范发展中医健康养生服务,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行业自律”的中医健康养生市场监管制度,建立健全行业监管机制,逐步实现中医健康养生全行业管理。
此外,还应深入发掘传统中医健康养生方法和技术,对这些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深入研究。在吸取传统中医健康养生技术精华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健康养生技术新发展,研究形成行之有效的健康养生方案,进而实现科学化、规范化。
(作者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