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一声叔伯,坐一条板凳;一杯茶,一支笔;群众尽情说,干部用心记……在闽西革命老区上杭县,当地千余名干部相继走出机关,“串门走亲”下基层,在群众家门口开展党的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推心置腹找问题,闻过即改抓落实,老百姓都说:“当年的好作风回来了!”
4月1日下午,在上杭县才溪镇最偏远的黄竹村。“树长叔,您老好啊!”爽朗的话音未落,才溪镇党委书记张伟林已经踏进曹树长老人的家门。坐在堂屋里的板凳上,两人很快熟络地聊了起来。一家几口人、养了几头猪、去年收入多少、现在身体如何、有什么具体困难……张伟林一一仔细记录下来。“大叔,现在到镇里办事方不方便?对镇上和村里的工作有什么意见?”面对张伟林诚恳的提问,老人沉思片刻说:“如今到镇里办事倒是很方便,不过镇上和村里的工作还可以做得更好些,有些村里的公益事项,最好能多与群众沟通。”老人提到,现在村里都有了保洁员,村容村貌有了大改善,但在聘选保洁员时往往会有照顾性质,有些人年纪偏大,难以胜任工作。张伟林把这些意见都记在自己的“民情日记台账”里,并对老人说:“您的意见很好,我们一定做好整改,并把落实情况反馈给您。”
沿着崎岖的山路,一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张伟林告诉记者,自己“挂钩”了黄竹村37户村民,今天已是半个多月来第四次进村入户了,到目前为止已走访了20多家。“一是摸清群众的实情,二是听取大家对镇里‘四风建设’的意见建议。应该说收获很大,感触很深。”他说,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诉真情、说真话,教育实践活动才能取得实效。“上杭是中共‘古田会议’所在地,才溪是毛主席当年开展‘才溪乡调查’的地方。苏区的好作风、好传统一定要好好继承。”
据了解,今年三月初以来,上杭县委、县政府开展“千名干部串门走亲”活动,组织全县所有副科级以上干部和乡镇干部进农村、进社区,到群众家中串串门、“走亲戚”、拉家常,倾听民声民意,解决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目前,全县共征求到249条意见建议,涉及领导干部、机关单位干部、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乡镇村(居)干部、农村基层党组织等6类对象。
针对这些问题,上杭县委、县政府从“四风”根源查找原因,从群众感受最直观、要求最迫切的问题改起,让群众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针对群众反映的服务窗口分散、办事程序烦琐、办事效率较低等问题,县委、县政府立即提出整改方案,将拟用于行政办公的用房调整出来,设立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实现“一条龙、一站式、一卡通”服务;针对群众反映有的职能部门工作不到位、城乡环境不够整洁的问题,集中开展环境综合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环境整治;针对群众反映的重经济项目、轻民生改善问题,及时把更多的新增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全县25所公办幼儿园、城区两所小学建设和8条边远乡镇通县道路晋级改造工程,规划建设县三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等民生工程。
“现在,群众意见条条有落实,干部群众一家亲。当年的好作风真的又回来了!”黄竹村村民赖世贞大婶这样对记者说。
(本报福建上杭4月4日电 本报记者 高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