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出生于湘中普通的耕读家庭,其祖父曾玉屏虽不是文化人,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是位塾师秀才。曾国藩幼从父学,自小就深受两位先辈的道德教化。据曾国藩《大界墓表》载,曾玉屏年少时好游玩,性情懒惰,“裘马少年相逐,或日高酣寝”,长辈们讥讽他浮薄,将成为“败家子”。后来,曾玉屏幡然悔悟,“立起自责”,“终身未明而起”,苦心打理自己的家业,遂成为一位有德的长者。他还总结了一套治家方法,曾国藩的治家八字:“早、扫、考、宝、书、蔬、鱼、猪”,就是继承其祖父经验而来。
由于祖父、父亲的言传身教,曾国藩坚持、勤奋、隐忍、慎独,最终从一介布衣到中兴名臣。功成名就后,曾国藩始终对“富贵”与“权势”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他曾写信给其弟曾国荃:“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富贵人家,不可不牢记此二语也。”他还指出:“居家四败:妇女奢淫者败,子弟骄怠者败,兄弟不和者败,侮师慢客者败。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确为修身齐家的至理名言。曾国藩还注重子孙的教化,一部《曾文正公家书》成为中华民族家教经典。到现在,曾国藩兄弟的后人已经绵延至第八代,如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昭抡、曾宪植等有突出成就的竟多达240余人。尤其令人称奇的是,后人中没有出现过一个“败家子”。真可谓“长盛不衰,代有人才”,堪称中国家族史的奇观。
而位居“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的霍光却是另一番风景。霍光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异母弟,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秉持朝政前后达20年,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建立了卓越功勋。应该说,作为具有深谋远略的一代政治家,霍光也曾十分注重自身的政治和道德修养,然而他终究摆脱不了“君子之泽庇荫后世”思想的束缚,未能教育、管理好自己的子女和家庭。他过世后第二年,霍家即因谋反被族诛,以至于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为其留下了“不学亡术,闇于大理”的历史评价。
像霍光家族这样的悲剧不唯在历朝历代,甚至于今天都在不断上演。我们这些年所揭发出来的大大小小的“老虎”和“苍蝇”们,昙花一现的“暴发户”们,又有几个传承了良好的家风、家教,真正做到了“正心、修身、齐家”?
青年毛泽东曾是曾国藩的“粉丝”。他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他还曾向党的高级干部推荐过几本书,其中便有《霍光传》。联想到老人家反复强调的“要认真看书学习,要管好自己的子女”这两条意见,就不难看出其深意。
(作者系湖南省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局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