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6日到9日,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由宁波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创作的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连演4场,场场爆满,在纽约主流文化市场掀起了一片“中国红”。《十里红妆·女儿梦》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展现了江南传统民俗风情。该舞剧去年入选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中华风韵”项目,成为继《牡丹亭》《丝路花雨》之后,登上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舞台的第三部中国舞台剧作品。
宁波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建红告诉记者:“四场演出,2500多个座位的剧场满满当当,一场比一场热,演出的最后一场连站票也被一抢而光,灯光、音响等操作台旁都挤满了人。”
中国文化如何依靠市场化运作走出去?《十里红妆·女儿梦》提供了诸多启示。
“中国故事”要有“中国味”
《十里红妆·女儿梦》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余红艺告诉记者:“宁波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加强组织协调,强化政策支持,注重资源整合,为出精品、出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宁波实施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多部门、多力量协力抓精品创作,在项目申报、专家论证、资金扶持、绩效考核、表彰激励等方面形成了良好机制。记者了解到,近6年来,宁波市有60余件作品在全国常设性文艺奖项评比中获奖,在中宣部两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宁波获奖总数连续位列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之首。
“中国故事”要有十足的“中国味”。宁波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局长陈佳强认为,美国观众之所以对《十里红妆·女儿梦》兴趣浓厚,正是被其中的“中国味”所吸引。“剧中融合了10多种浙江民俗风情,使用近400件仿照宁波十里红妆博物馆藏品制作的红妆器具,音乐、舞美等极具民族特色,全方位展现了江南传统文化,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文化精粹。”陈佳强说。
走出去的中国故事还要有“个性”。“在赴美演出前,我们邀请美国的专家一起探讨研究艺术加工,以符合美国观众的欣赏水平。事实证明,许多观众都体味到了剧中细腻绵长的感情纠葛,在演出结束时还拉着我们一直追问‘最后女主角等到丈夫回来了吗’。”该剧主创之一、宁波歌舞剧院副院长莎日娜告诉记者。
把宁波剧场搬到国际舞台
酿出了一坛好酒,还需要吆喝出去才能让人知道。在《十里红妆·女儿梦》出演前半年,负责运作市场的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便与纽约一家公关公司合作,以各种形式造势。纽约设计师根据美国观众的喜好设计了海报和宣传册页。剧组抵达纽约后,立即安排出品人、制作人和导演参与电视台、电台的节目推广。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演出前的出票率达到七成,首场演出轰动全城,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场面。
“《十里红妆·女儿梦》的成功,是对宁波城市形象一次最好的推介和展示。”宁波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松才说,在演出之前和演出期间,结合宁波城市形象与舞剧场景的宣传片,就在纽约时报广场电子大屏滚动播出。虽然只有5分钟,但将舞剧和宁波城市形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为了《十里红妆·女儿梦》赴美演出,宁波做了充足的功课。首场演出前,陈佳强在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和亚洲文化协会开展两场讲座,介绍宁波城市人文、婚嫁习俗。同时,剧团还走进华语广播、华语电视和美国中文电视台新闻直播和访谈节目现场,介绍这个中国清末民初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和跨越历史的江南婚嫁习俗。“实践证明,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方式,在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方面,效果很好。”张松才说。
“走出去”带动蝴蝶效应
用“蝴蝶效应”来形容《十里红妆·女儿梦》引发的连锁反应毫不夸张。据邹建红介绍,下一步,该剧准备到华盛顿演出。同时,宁波演艺集团还在筹备进军欧美市场的新剧。例如,以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名作改编的甬剧《安弟》,正在筹备到美国爱荷华州演出;以中国经典故事《霸王别姬》改编的舞台剧也在酝酿登上美国舞台。此次出访演出成功后,宁波演艺集团也不断接到国内商演的邀请,深圳的一家公司已经和他们接洽前往越南演出的事宜。
实际上,“蝴蝶效应”远不止促成更多“走出去”的机会,更在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上打开了一扇窗户。宁波方面有意进一步拓展《霸王别姬》的合作思路,除了委托专业团队进行总体包装、策划外,还计划采用外方出人、中方提供舞台元素的方式,以此节省国内外往返费用。
作为本次文化交流的成果之一,今年7月,莎日娜和程琳将通过洛克菲勒基金会赴美参加培训,基金会还打算介绍美国艺术家到宁波来交流学习。
“我们需要以海纳百川的心态,和国外的文化去碰撞、交流。在互相交融之中,用我们的文化感染力,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张松才向记者表示。(本报记者 张进中 本报通讯员 蒋继斌 王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