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31日 星期一

    官兵生命的“守护神”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提升卫勤保障能力纪实

    肖鑫 陶斌义 曹继军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31日   06 版)

        23岁的东海舰队某舰副分队长叶某,因反复胸闷被紧急送往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治疗。经诊断,这位年轻军官竟患有管状动脉瘤、急性心肌梗死,如果不及时诊治,随时会有生命危险。长海医院第一时间成立抢救小组。10天后,叶某在长海医院精心医护下康复出院。

     

        “我们要克服种种困难,当好官兵生命‘守护神’,用壮士扼腕的决心与魄力进行改革创新,为‘能打仗、打胜仗’提供坚强有力的医疗保障。”医院政委夏阳的话掷地有声。

     

    确保医疗保障向实战聚焦

     

        面对瞬息万变的高科技战争,救治流程和技术能否进一步提升?长海人找到了“内生外展”的改革道路。该院院长张从昕告诉记者,“内生式”改革就是实现服务对象的利益最大化,敢于向自己开刀的一种主动式改革。“外展”就是外展式开拓,包括有形的生存空间与交流空间的开拓,和无形的政策空间与品牌空间的开拓。

     

        一项项改革措施迅速出炉:开展常态化卫勤练兵,推动专科医生向战地医生转变;立足人才和技术优势,提高创伤救治水平;尽快推出在部队叫得响、用得上的军事卫勤研究成果……

     

        记者了解到,仅2013年,该院在卫勤保障能力上就取得累累硕果:顺利通过全军机动卫勤分队评估考核;在全军卫生装备大比武中,5名队员夺得检验专业组第3名;在中东维和、医学救援等重大军事行动中展现了出色的军事卫勤素质。

     

    创新医疗模式惠及民生

     

        通过手机,患者就可以实现掌上预约、挂号、查询及取单,还能了解最新的健康资讯,“掌上长海”模式是继率先在全国开放24小时预约挂号服务窗口、实施“一站式付费”等便民工程后,该院的又一创新服务举措。

     

        如果说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只能算是锦上添花,那提高医疗质量才能让患者最终受益。围绕这一核心任务,该院进行了一次从内而外的改革。为加强科室质量管理,由52名主治以上职称医务人员组成科室质量督导员队伍,覆盖全院52个科室;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百日竞赛”,包括医疗安全专项整治、病历质量专项检查、合理用药专项管理、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四个方面;推出联席门诊,为疑难和复杂的患者提供最权威的“一站式”服务。

     

    改革催生医院硕果累累

     

        2013年年初的世界微创泌尿外科大会上,该院泌尿外科孙颖浩教授将他的“宝贝”——末端可弯的输尿管镜,向国际同行展示。世界腔道泌尿外科学创始人亚瑟·史密斯教授听后非常兴奋,当场建议把该镜命名为“孙氏输尿管镜”。他说,这把世界上首创的“孙氏输尿管镜”,将引领腔道泌尿外科学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科研来自于临床,并反哺于临床”,正是这种理念催生了改革的不断发展。他们专门成立了转化医学办公室,制定了《长海医院专利管理办法》,2013年申报专利152项,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批准该院为上海市专利工作试点事业单位;与同济大学合作成立“同济—长海前列腺癌转化医学联合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营养所合作共建“营养所—长海医院慢性疾病转化医学中心”;深化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临床与基础、临床与临床、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沟通;加强以临床实验中心为基础的公共服务,完善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6个实验平台。

     

        仅去年,该院就获得了各类科研基金140项,获得各类科技成果20项。该院烧伤外科主任夏照帆教授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夏照帆、李兆申教授双双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本报通讯员 肖 鑫 陶斌义 本报记者 曹继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