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31日 星期一

    文化评析

    乡愁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王民选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31日   03 版)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发出了“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热切呼唤,使“记得住乡愁”拥有丰富的内涵和隽永的韵味,营造出带有淡淡甜蜜、微微苦涩、脉脉思念的审美体验。

        乡愁是一种从容期待的慢慢品味。庄稼的种管收储讲时节。到了冬闲,农民站在一望无际的麦田,想象着麦盖三场被、搂着蒸馍睡的幸福,城市人绝对体会不到那份儿闲适。或抓几个窝头,一碟子辣椒,端上一大碗红薯稀饭,家门外靠墙根儿蹲着,一顿饭群聊个把小时,饭已经凉了,话题仍很热,那种回味悠长的放松,看似了无挂碍实则一晌贪欢。

        乡愁是由眷恋拂动的情感涟漪。是故乡、故地、故事、故人不期而至的记忆投射。是泥土芳香的慢慢嗅,残垣断壁的细细看,远山近水的徐徐望,林边场圃的悠悠想。“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或许是在异国他乡,对着一堵残壁,马上联想到家乡的破庙,因而神游万里;或是身处名山大川,仰望秀美奇峰,一下子想起老家村口的小山头,立即心越万仞。那种超越时空的思念,令人牵肠挂肚。

        乡愁是对初始品质的理性呵护。拼搏奋斗的游子,在不得不周旋应酬的宴席散后,常有酒酣耳热之际的刹那间失落——那种“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寄托,被林立的高楼无情地隔阻。醉眼蒙眬中兀立的钢筋水泥建筑,仿佛浓重的惊叹号,间隔开儿时美好朦胧的纯真。

        乡愁是落叶归根的意识定位。思乡的时候,想到亲人慈祥面容的同时,马上会想到村边的小河、跨河的小孔桥、河边的小山包。亲人的面容可能是交替而模糊的,但永恒不变的,是那河那桥那山包,种种物理形态定位住“我”的根,成为“我”愁之所寄。当城镇化的挖掘机把这些具象挖去,“我”的根断了,乡愁的坐标流失了,“我”不得不化入漂泊的“我们”,愁相近,梦相似,缺乏归属的不安全感也将与日俱增。

        乡愁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牵挂。是为家乡变化巨大感到骄傲的同时,总有点美中不足的些许遗憾。是从心底里希望它更好的那种抱怨。是远在异乡突然听到熟悉的乡音,虽不相识但心理上感觉一下子有缘,急切想打声招呼的那份亲近。这种分不清厚薄、品不出浓淡的气场,有血脉在其中,有缘分蕴其内,有纽带绕其间……情系国家,思牵亲缘,持续地牵系中不断孕育着奋斗的动力。

        “记得住乡愁”。这其中的审美愉悦不沾穷愁的边,不涉病愁的苦,不含别离的怨,是软软的甜蜜中的微苦,是淡淡的酸楚中的甘甜,是飘飘忽忽中试图要抓住什么时的期盼,是微醉醺醺时看不清又要努力辨别真相时的较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