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28日 星期五

    文化视角

    清晰勾勒唐乐之本貌

    于东新 刘少坤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28日   12 版)
    《日本现存唐乐古谱十种》

    刘崇德著 黄山书社

        中国古代音乐至唐宋而有较为完备之乐谱传世,明清以来工尺谱通行,刊本开始大行于世,今存者亦不少。唐朝为中国音乐发展史之关键期,然而乐谱零落,或流诸异邦,或孤本仅存,或在古籍中为一鳞半爪,留存至今者均弥足珍贵。元明以来治唐乐者即以仅存史料空论其律,而治乐府曲辞者亦仅据曲文论乐,实多为无谱臆测之说。

        至上世纪初,敦煌洞窟被打开,古琵琶谱被发现,世人才始得窥见唐乐真貌。然而任半塘、杨荫浏诸先生在解译敦煌琵琶谱时,就认识到日本尚存多种唐乐古谱,敦煌曲谱并非唐乐全部。只是由于种种原因,珍藏于日本之唐乐古谱一直未能被全面搜集。然而唐乐为我国古代音乐承上启下之关键,破解其迷乃学界最为期望之大事。

        河北大学刘崇德昔年受教于现代曲学大家王季烈之再传,于古代音乐造诣颇深。廿余年来,先生或亲力亲为,或访问他人,孜孜以求,今终于汇成《日本现存唐乐古谱十种(影印本)》一书,使长期珍藏于日本秘府之唐乐古谱得示天下学人。

        《日本现存唐乐古谱十种》影印出版之后,学界即可利用这些乐谱以及乐论与敦煌琵琶古谱和其他文献记载对读,了解唐乐乐律、宫调、节拍、曲体、结构,从而还原千年前的宫廷乐舞曲,对于勾勒唐乐之本貌,并进而填补中国古代音乐史、文学文化史文献出版之空白,推动当前唐代音乐与乐府词曲及唐代文化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与理论价值。

        日藏唐乐古谱,一般由乐谱、汉字书写之乐论及乐曲解题组成。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编者在此基础上又辅以“前言”与“提要”,对唐乐的体制、特色等给予了认真的考证和分析。在“前言”中,刘崇德以十万余言的篇幅系统地梳理了日本唐乐古谱的存佚情况,详考了现存日本唐乐乐曲,比较了中日两国有关唐乐调式、谱字、曲调下所含之曲牌、唐代乐器定弦定音之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阐释了日藏唐乐古谱的曲类,以期让读者清晰地了解日藏唐乐古谱的数量、乐制,寻绎出日藏唐乐古谱在引进过程中的承继与变化,从而纠正学界的一些错误认识。

        在“提要”部分,编者则简明分析了十种古谱版本特征以及该书的内容、编制结构等,详细考辨了古谱作者的生平、师承等重要元素,指出其创新之处与研究价值,同时校正了以前提要或简介中的错误,带有较强的鉴定性。作者在“提要”中利用日藏《三五要录》的乐谱节拍详析了“句拍”的节奏样式,这样就很好地阐释了“句拍”的具体节奏状况。可以说,编者正是通过日存唐乐文献与我国文献的相互印证,相互启发,得出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对于推动唐乐研究,以及我国古代音乐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影响。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