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明日报报道,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近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一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二是现在的高考,即学术型人才高考。她说:“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你未来发展的模式。当然不管你选择的是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实现你的人生目标。”
在现行的高考模式之下,无论是要报考职业技术类高校,还是要报科研型高校,各类考生都需要参加统一的“一张卷子”考试。这样的高考卷子是学术型的,旨在考查考生对高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帮助高校筛选具有学术潜质的优秀考生。然而,对于职业技术高校的人才遴选来说,这样的卷子不但选拔形式不合适,更难见选拔效果。
这就客观上需要我国的高考改革必须要建立“双轨制”——“学术轨”和“职业轨”,以便很好地适应学生学力、志向、职业发展、人生规划等方面实际情况的不同。这方面,德国颇值得我们关注、学习、借鉴。德国的基础教育体制是12年义务教育加高中阶段双向分流。初中毕业后开始分流:一部分有志学术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然后再升入大学学习;另一部分志趣相异的学生则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然后毕业了就业,或者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这种“双轨制”下的双向分流有时也会出现交叉情况,比如有学生读了一段普通高中后,学业跟不上,就可以转到职业学校就读。灵活的教育体制对德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相当大的贡献。
虽然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即将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还称不上是德国式的“双轨制”,但却明显受到了德国做法的有益启发。应该说,这是一种方向很正确、值得点赞的高考模式。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实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样的高考改革将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进而为我国的制造业提供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比如紧缺的高级钳工、铆工、模具工、电焊工、打磨工等等,并推动社会整体就业形势的改善。
高考“双轨制”改革利好明显。我们期望这样的高考改革有良好的、系统的配套措施,比如更好的初中毕业生分流、方便的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双轨”交叉,许多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更要做好准备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型。当然,要做好这些工作,还需要整个社会改变对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营建一个公平的“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