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25日 星期二

    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

    珍视改革的精神财富

    ——在新的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述评

    张玉玲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25日   01 版)

        规划了路线图、明确了时间表、布置了任务书——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文化改革发展列出25项、104条重要改革举措及工作项目,并按照2015年、2017年、2020年三个时间节点明确了进度要求,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能落地、见实效。今年将启动实施80多项改革任务。

        回望过去10年的改革历程,一个重大突破是“明确了新的文化建设理念”,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拨开了改革“迷雾”,明确文化事业政府主导、文化产业市场主导,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

        在新一轮改革中,依然遵循这个“两分法”的改革规律,区别对待,改革的任务清晰而明确:着眼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效益,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改革的路径和方法也一目了然: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坚持政府主导、财政支持,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强调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明确以公共财政为支撑,切实加大建设投入;对经营性文化产业,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国务院日前发布的《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两个重磅文件,突出了经济规律和市场思维。两个文件都大量通过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去释放市场信号、引导产业发展。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打出了信贷、债券、保险、担保、外汇管理的金融支持“组合拳”;为了加快深度融合,则巧用税收杠杆,“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创意和设计费用,执行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抵扣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鼓励其他企业加大对创意和设计的投入力度,主动购买设计服务,真心接纳文化产业。市场的发展和市场的问题,都将交由市场去解决,体现市场经济的方法和规律。

        经过多年改革发展,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为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正在发展壮大,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总额均超过100亿元的国有新闻出版和广电骨干文化企业已有9家。近年来,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目前共完成44家企业上市,其中A股上市企业41家,融资总额达415亿元人民币;H股上市企业3家,融资额54.3亿港元。但应该看到,文化产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重组还存在一定障碍,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最有效的整合,文化生产力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释放,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效益,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还应该看到,一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后,企业牌子立起来了,但还没有真正地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市场经营能力不强。转企改制只是第一步,持续健康发展才是“硬道理”,还需要在市场中历练,成为有竞争力的、合格的市场主体。

        针对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十分注重改革的统筹协调。一方面,文化体制改革是“五位一体”全方位改革的重要内容,注重与其他各领域改革的统筹协同,比如与经济体制改革衔接要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衔接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与社会体制改革衔接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另一方面,要注重文化行政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近日,由文化部牵头、20个部门参加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成立,将以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互联互通”为切入点,统筹基层文化设施的资源配置,统筹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已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把有限的资金用于群众最需要的文化设施和内容。

        不管是上一轮文化体制改革,还是新一轮改革,都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只是运行方式的差别,两者的精神内核是一致的。无论是文化事业单位还是文化企业,都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重视文化创作生产的内容质量和文化内涵,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发展文化产业也要强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强调在继承基础上借鉴创新,强调文化企事业单位和文化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本报记者 张玉玲)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