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25日 星期二

    书记论坛

    高职要树立“素质本位”发展观

    李维维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25日   14 版)

        高职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而高素质则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前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可见,高职院校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应该站在未来看现在,要体现“未来眼光、高职特色”,凸显“素质本位、技能为重。”

     

    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本

     

        高职教育的理念目前较多关注就业导向、技能导向,但这也导致了“泛职业化”现象的出现。现在经常讲“以人为本”,这个“以人为本”放之于高职院校,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本。这个“本”,不仅是让学生顺利就业并且就好业,而且要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高职教育既不是本科院校的压缩,也不是中职学校的延伸,它有自己的社会需求,因此也就有自己的办学规律和教学内容,“高素质+高技能”的培养才是“高职的前程”。我们说,“中国制造”的差距主要是职业人才的差距。制造产品主要靠职业人才,这样的职业人才必须有素质特别是职业素质的支撑。对高职院校来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是和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同等重要的。

     

        一所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应该是用人单位评价的好坏,学校的很多工作都要围绕这一要求展开。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不仅仅是看这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和动手能力,而是更看重他的品行,如敬业精神、责任心、诚信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这是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的第一要求。针对这个第一要求,作为专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就应当是第一质量。针对第一质量就应该有第一课程,可惜的是,在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几乎找不到一门培养上述素质的课程和训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用人单位极看重的“产品标准”,学校却没有按对方的“标准”来生产“产品”,“以就业为导向”如何能真正落实?正是正视到了这一问题,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在全校范围内铺开了职业素质培养工程,构建了融课堂教学认同、日常养成固化、社会实践于一体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三课堂联动,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自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学生的精神面貌、文明礼仪、组织纪律等有了很大改观,诚信品质、责任意识、集体主义荣誉感等不断提高,上课迟到、旷课现象和校园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就业核心竞争力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也不断提升。

     

    责任教育呼之欲出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这个“高端”,不仅仅是指知识+技能,还应该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即培养学生重社会轻个人,重奉献轻索取,重道义轻功利,重社会责任轻自我实现,重精神境界轻物质实惠这一“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境界。近年来,广大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发挥文化建设在学校事业改革发展中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用,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渐趋清晰,学校文化内涵渐趋丰富。但还是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他人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集体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导致出现了“给小学生讲大道理,给大学生讲小道理”的怪圈,从而暴露出了责任教育在学校里的缺位和错位。因此,开展责任教育就成了呼之欲出之举。

     

        今年春节期间,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让“家风”这个话题重新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我们说,所有的家风都是一种“正能量”,延伸到学校,它就是校风;延伸到社会,它就是社会风气。因此,高职院校可以以此为契机,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以“谈一谈家风,看一看责任的延伸,正一正教风,对得起自己的学生;谈一谈家风,看一看责任的延伸,正一正政风,对得起自己这份工;谈一谈家风,看一看责任的延伸,正一正学风,对得起自己的人生”为理念,在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三个层面上,以传承家风,促进政风、教风、学风为重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弘扬家风,培育校风,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师生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推动良好家风的传递,从校园向社会传递立德树人的“正能量”。

     

        (作者系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