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23日 星期日

    民间手艺

    浩浩黄河羊皮筏

    任世琛 撰文/摄影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23日   10 版)
    河上休憩
    闲聊
    吹气入囊
    保养皮筏

        羊皮筏子被甘肃兰州、宁夏等地的人们称为黄河上的千年古“船”,它是用羊皮扎制而成的,俗称“排子”,由48根细木柳棍扎制成正方或长方形木架,下绑13个到14个充满气的“浑脱”羊皮而成。

        羊皮筏子是把羊皮像脱衣服一样整个从羊身上扒下,经过加温脱毛后,用菜油、食盐渍泡,经缝制、充气后,气囊便形成,然后用菜油涂抹四肢和颈项处,再用细绳扎成袋状,留一个小孔吹足气后扎封,十几只这样的气囊拴在一起,上面再绑一个大木架子(由防腐又有韧性的柳木做成),皮筏子即告做成,可以载人载物。由于羊皮筏子“制作简单、轻便安全、有惊无险、结实耐用”,千百年来,作为一种便利的摆渡工具,一直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

        据史料记载,在320多年前,兰州金城关、骚泥泉一带的回民多从事皮筏渡运,人数多达50多户,400多人。羊皮筏子有大有小,古代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成,长22米,宽7米,前后配置3把桨,每桨由2人操纵,载重可达20-30吨,日行200多公里,小皮筏由十多只羊皮袋扎成,便于短途运输。串联起来的羊皮筏子大如巨舟,在滔滔黄河上漂行,气势壮观,有“羊皮筏子赛军舰”之说。20世纪50年代之前,在铁路尚未开通,公路交通又不便利的黄河上游地区,羊皮筏子一直是重要的运输工具。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羊皮筏子已经基本完成了渡人运物的历史使命,现在,它已经成为都市人“摆脱城市喧嚣、体会自然野趣”的一种特殊的休闲娱乐方式。

        近年来,由于黄河污染严重,使羊皮筏子的使用寿命大大减少,以前一只羊皮筏子可用五年左右,现在用上两三年就溃烂废掉了。筏客们为了防止羊皮囊漏气,一般要在皮囊内放少量的胡麻油。有些筏客家族的后代们不愿继承父辈的衣钵,在黄河上做起了快艇、游轮等水路生意,只有年长的筏工们还继续守留着和自己相伴几十年的“皮筏”,来维持生计。乘坐羊皮筏子,价格实惠,安全舒适,划船的黄河汉子还不停地唱着豪情万丈的“黄河号子”,供游客感受漂流黄河的乐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