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22日 星期六

    《“乡村好声音”》后续报道②

    广西: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专家会越来越多

    刘昆 周仕兴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22日   03 版)

        本报南宁3月21日电(记者刘昆 通讯员周仕兴)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农民杨万宗义务广播30年的感人事迹,经本报20日头版头条《“乡村好声音”》报道后,在广西各界反响强烈。广西日报、广西卫视等当地主流媒体均在第一时间予以转发。当日,广西正式启动“寻找最美基层宣传员”活动,一批长年默默无闻奉献基层的宣传员涌现出来。接下来,广西将对这些基层宣传员进行评比、表彰、扶持和培训,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专家会越来越多。

        广西区党委宣讲团成员、广西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洪涛教授说,杨万宗义务广播30年,以30年不间断的“乡村好声音”,架起了党的政策与农民群众的桥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农民群众中大众化的鲜活典范。

        广西区党校宣传处处长翁洁副教授认为,杨万宗这样的“乡村好声音”启示我们,做好党的理论政策宣传工作,要切合群众利益,凡事从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入手,抓住老百姓感兴趣的问题;要有群众感情,有感情才能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坚持下来,久久为功,最终才能见成效;要用好群众语言,让老百姓能够真正听得懂。

        广西容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周建红告诉记者,容县已迅速掀起学习宣传杨万宗事迹的热潮,用身边的典型事迹、精神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激发道德典型蕴藏的政治号召力,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目前,容县219个村(街)已全部建好了广播室,配备了广播员,容县将以“杨氏广播室”为模板,以杨万宗为榜样,着力建设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广播员队伍,让更多“乡村好声音”发挥传达政策、服务群众的作用。

        “乡村广播的魅力,在于长期坚守和当好身边群众的‘翻译’,让政策与价值观的传播更具影响力、亲和力。”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巴别乡,同样用“双语”广播服务基层百姓28年的乡广播站站长苏文丰为自己的“同行”登上中央大报激动不已。他深有感触地说,在边远的山区乡镇,广播是最有效的传播工具,作为“乡土广播员”,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是最大的激励,他将继续学习政策知识,热情为父老乡亲服务,力争成为杨万宗一样的“专家”。

        “我们农民希望这样的‘专家’越来越多,希望早点看到大喇叭‘回家’”。在广西最西部,号称“省尾”的西林县古障镇那哈村未蒿屯村民陈应香对大喇叭回归充满期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