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22日 星期六

    中缅民间组织共同行动

    ——第二届中缅民间交流圆桌会侧记

    汤先营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22日   08 版)

        第二届中国—缅甸民间交流圆桌会近日在缅甸仰光举行,来自中缅两国非政府组织、智库、企业和媒体的100多位嘉宾出席,20多位代表作了发言。

     

        有与会专家指出,过去中缅两国在民间层面的交往机制略显乏力,造成在诸多问题上的沟通障碍,这样的局面对两国深化传统友谊十分不利。中缅两国在缅甸举办如此大规模民间交流会在近年尚属首次,意义非凡。

     

    落实加强民间交往的既有共识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中缅民间组织共同行动”。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李进军致辞指出,去年在昆明举行的首届中缅民间交流圆桌会上,与会方就加强两国民间交往凝聚了共识,本届会议需要着力解决的是如何采取行动来落实,这也是本届会议主题的意义所在。缅甸总统首席政治顾问吴哥哥莱先生对此表示赞同,他在会上指出,找出两国民间组织推进合作的具体计划至关重要。

     

        智库交流在中缅民间外交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杨明杰呼吁,中缅两国智库应加大对两国国情的研究,提高在相关课题上的研究能力,让智库更好地为两国发展关系建言献策。

     

        缅甸亚洲声誉媒体集团编辑与技术部主任吴伯南林说,缅甸是中国的近邻,缅甸有句老话:“朋友可以选,邻居不可挑”,因此邻居远比朋友重要。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对缅甸很有意义,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理论,他认为中国正是依靠这一政策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成为强国,缅甸可以从中学习。

     

    有效对接企业优势与当地需求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近年来一些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项目拉近了两国的关系,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何通过民间渠道为中缅经贸合作营造良好氛围和争取广泛支持,成为本届交流会关注的亮点。缅甸万宝矿产铜业总经理耿一在分组发言中强调,企业在两国民间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除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企业还应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证明,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在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经验不足,如何让企业优势与当地民众需求有效对接,是中缅双方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考虑的问题。

     

        缅甸发展资源研究会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理事吴业宽表示,当前缅甸最需要的就是就业岗位,老百姓需要工作。缅甸职业教育落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缅甸正在寻求改变办法,也希望获得其他国家的帮助。

     

        在将近7个小时的交流中,与会人员畅所欲言,意犹未尽,会议比预计晚了整整两个小时才结束。通过此次会议上的沟通,双方对彼此的关切有了更深的理解,进一步明晰了两国民间务实合作的方向和未来可能的更为广阔的空间。

     

        (本报仰光3月21日电 本报驻仰光记者 汤先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