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22日 星期六

    光明博客牵线老教授寻得启蒙师

    田文姝 罗亚田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22日   10 版)
    汤懿德老师(右)与罗亚田近日合影。
    罗亚田的光明博客截图
    六十六年前的珍贵照片:后排左起第三人为汤懿德老师(当年二十六岁);三排右起第三人为童年时代的陈赫(当年九岁)。陈赫提供

        近日,光明博客上的一段杏坛佳话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新媒体时代人际关系的思考。75岁的中南大学退休教授陈赫,通过同样爱好诗词的博客好友——武汉理工大学退休教授罗亚田的一篇博文,寻找到了阔别66年的小学启蒙老师。

     

        这个真实感人的事件感动了众多网友,也再次提醒人们:无论传播载体如何改变,尊师重教、包容感恩、友爱诚信等传统文化精神始终不能舍弃。有了这些精神内核,新媒体才能良序发展,才会对社会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

     

    “光明慰我白头思”

     

    ——记光明博客空间的一段杏坛佳话

     

    光明网记者 田文姝

     

        “老师,您的声音还是那么清脆、婉转、圆润,简直跟当年一样没有变!”75岁的陈赫从电话中再次听到了阔别66年的汤懿德老师的声音,激动得不能自已。而这让人惊喜的久别重逢,缘于光明网上的一篇博文……

     

        2014年2月25日,光明博客网友、武汉理工大学的退休教授罗亚田发了一篇博文《90高龄汤一德老师病中所吟〈忆秦娥〉》。文中称,汤老师是武汉理工大学的退休女教师,也是该校诗社的泰斗级成员,诗词造诣很深。虽年事已高,但她仍在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常以诗词这种浪漫的文学形式来表达对国事的关心。这篇文章中的一些细节立刻引起了另一位光明博客网友、中南大学退休教授陈赫的注意:90岁高龄,女老师,名字中的“一”字可能是因“懿”字难写改的。想到这里,陈赫马上给罗亚田留言:“你问问汤一德老师,解放前(大约在1945~1949年)是否在长沙三一小学教过书?她可能是我小学的恩师!”

     

        2月27日晚,罗亚田发布了博文《陈赫教授:汤一德老师真是您小学的恩师!》,并告知了汤老师的电话。第二天,陈赫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电话,联系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启蒙老师。

     

        谈起这次难忘的通话经历,陈赫说:“我到现在都还十分激动和兴奋。”他在《六十六年圆一梦终身感戴启蒙师》一文中,详细记录了这次跨越六十载的对话:

     

        我用普通话说:“您是汤老师——汤懿德老师吗?”我特别把“懿”字的去声咬得很重。“我是长沙的陈赫,是您66年前的学生。当时是一个调皮而不捣蛋、成绩总是班上第二名的小男孩儿,您还有印象吗﹖”

     

        “噢,罗亚田教授已经打电话给我了。猛一听你的名字还真没有想起来。后来,我儿子登录光明网,看到了你发的照片,就想起来了。我1946年从第一师范毕业,到三一小学任教,教的是高年级。只是在低年级的老师请假时为他们代代课,给你上课的时间不多。那你为什么对我会有这么深的印象呢?”汤老师还有浓重的长沙口音。我改用长沙方言与老师交流。恍惚又回到66年前亲聆老师教诲的情境。

     

        “哦,第一个原因是,1948年我读四年级时,因病休学,您送了一张照片给我。第二个原因是,您当时教我们唱进步歌曲,我还记得(唱)‘山那边哟好地方’……”汤老师立即接上“一片稻田黄又黄”。我说:“还有(唱)‘谁养活谁呀’……”汤老师又接唱“大家来想一想……”后来才知道,这是长沙和平解放后为欢迎解放军进城,党组织交给她的任务……

     

        汤懿德向陈赫讲述了自己这几十年来的经历。她在长沙三一小学任教时已经是地下党员,未婚夫老丁当时担任地下党城北支部的书记,被特务列入暗杀黑名单,十分危险。幸亏组织上通知她们提前转移,于是她离开了三一小学,被安排到湘雅医学院工作。1952年,她考取了武汉大学中文系,入学时因为新中国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转入工学院学习。毕业后,她从事了多年的野外地质勘探工作,后进入大学做文字工作。陈赫听后感慨万千,表示一定要尽快来到武汉,与阔别已久的小学恩师见面。他用一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光明慰我白头思,

     

        博友传来鹊报辞。

     

        六十六年圆一梦,

     

        终身感戴启蒙师。

     

        这几日,罗亚田激动的心情一点也不亚于陈赫。他告诉记者,自己正在积极联系学校团委和诗社,安排陈赫夫妇来武汉理工大学做讲座。届时,他们将和汤懿德夫妇一起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谈论诗词,讲述师生情。相信这将是一堂难忘的感恩课和德育教育课。

     

        这段由新媒体谱写的杏坛佳话,在光明博客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几位老教授网上唱和师生重逢的故事,让网友们既赞叹,又羡慕。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兼光明网总裁、总编辑陆先高表示:“梧桐树下凤凰栖,光明网作为知识分子的网上精神家园,汇聚了一大批像陈、罗两位教授一样志趣高雅、古道热肠的知识分子网友,他们在博客空间中热忱地播撒阳光,自己也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新媒体服务,期待更多、更美的杏坛佳话在光明博客诞生、传唱。”

     

    光明网助师生66年后重逢

     

    武汉理工大学退休教授 罗亚田

     

        2月25日,我发表了一篇文章《90高龄汤一德老师病中所吟〈忆秦娥〉》。光明网博友纷纷对这位老前辈表示敬意。陈赫老师见我文中所写的汤老师简历,感到汤老师可能是他儿时的老师,于是给我留言:“我读小学时有一位女老师姓汤名讳懿德。解放后她读大学了,据说曾是地下党,算来今年应该也有90来岁了。你问问汤一德老师,解放前(大约在1945~1949年)是否在长沙三一小学教过书?有一个调皮而不捣蛋、成绩总是班上第二名的学生陈赫,她还有印象吗?汤老师可能是我的恩师。”我立即答应问问汤老师。由于太晚,怕惊扰汤老师休息,所以第二天才挂通电话问汤老师。

     

        “喂,汤老师吗?我是罗亚田。”

     

        “哦,你好!”

     

        “汤老师,是这样的——我把您前次给我的《忆秦娥·病中吟》发到我的博客上,引起较大的反响,很多光明网友都留言向您致敬。其中有一个叫陈赫的,是长沙人,现在是中南大学教授,他估计您是他小学时的老师,所以要我问问您:在1945年到1949年间,是否在长沙三一小学教过书?是否还记得一个叫陈赫的、在班上总考第二名的小男孩?”

     

        “是啊!我那时是地下党,公开身份是教师,就在三一小学教书。解放后就上大学去了,先后辗转很多地方……”“以前我的那个‘懿’字很难写……”

     

        “老师,您还记得陈赫这个小男孩吗?”

     

        “也许见面还记得起来……”

     

        “那太好了,我将您的电话给陈赫老师,他会打电话问候您的。”

     

        “那就谢谢啦!”

     

        落实了这桩事情,我心中真舒畅!我想,何不将这一过程写成博文,让所有光明网友都来见证这段离奇重逢呢?这也是我们光明网本身的奇迹啊!

     

        在这里,我要真心感谢光明网!

     

        同时,为了让所有光明网友都分享到这一份惊奇和喜悦,我要在本文中大声向陈赫老师祝贺:我帮您问清楚了——汤一德老师就是您儿时的恩师,祝贺你们师生重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