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22日 星期六

    文化聚焦

    影视文化创新从何入手

    薛晋文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22日   09 版)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中国好声音》

        影视文化是我国文化大繁荣和大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影视文化创新对于丰富百姓生活、培育国民素养、塑造民族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影视文化中国梦的实现应当以创新为驱动,以民族文化的现代阐释为基点,以当代文化激活民族文化为目标,影响示范全球文化是归宿,这应是影视文化中国梦的核心内涵。面对影视文化创新的时代命题,其现状和未来引人深思。

        同质化问题不容回避。当下,同质化问题成为阻碍影视创新发展的主要矛盾,部分创作者没有将心思用在艺术的“克难”过程中,反倒是“畏难”情绪时有抬头,以致不惜人力和财力去复制、克隆和抄袭,不断在重复自我或重复别人。譬如,《中国好声音》成功后,出现了音乐选秀节目的批量生产现象,千篇一律的狂欢喧闹令发烧友们乐此不疲,千姿百态的明星秀和滑稽评点,千人一面的唱姿和乐风难掩同质化的尴尬现实。同样,随着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走红,各省级卫视纷纷上马汉字类节目,机械照搬成功的节目模式,生硬抄袭既有节目的审美定位,致使汉字类节目一夜之间扎堆涌现。此外,青春电影、家庭剧的克隆现象大抵如此。同质化现象说到底是创新萎缩的结果,究其原因,我们的文艺创新体制和机制有待转型升级,文艺创作者的责任和担当有待提升,文艺创作的浮躁环境亟待净化和降温。

        矫情化问题花样翻新。雅俗共赏是影视文化传播的基本标准,让创作者和观众在皆大欢喜中打成一片。遗憾的是,一些节目变着戏法去煽动嘉宾和观众的眼泪,编导者刻意设计“泪崩”的场景,让嘉宾按既定的煽情剧本逐次出演,眼泪成为衡量节目成功与否的硬指标,至于节目应有的生活逻辑和情感逻辑却无关紧要。某些儿童动画作品,以成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模式去偷换童真世界,致使有的影视动画落得“非驴非马”的境地。这样的风气在不断扩散,部分宫廷剧中的扭捏言行成为了全社会的流行作态,后宫群体违反常情和掩饰真情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事实上,有悖于历史真实、社会真实和生活真实。这种“装蒜十足”的视听文化思潮,给影视文化创新带来了许多隐蔽的内伤,许多貌似讨巧和速成的艺术潜规则,毁掉的却是影视创新的健康土壤和良好氛围。

        平面化问题令人忧心。近年来,影视文化中存在的平面化问题同样值得警惕,部分影视作品生活经验贫乏,思想主题模糊不清,审美情趣低走低落,价值取向摇摆不定,意义深度浅尝辄止,甚至背离了基本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以杂耍姿态、浮光掠影思维和颠覆心理,为观众呈现胀满欲望的干瘪视听快餐。有的音乐选秀节目视刺激和迷醉为主要价值,以此代替了音乐的意义表达,乃至音乐价值的深层思索和感悟,音乐不再是旋律上流淌的思想,成为了内涵空洞和商品消费的无意义符号。有的抗日影视剧虚构抗战内容,颠覆抗日英雄形象,解构抗敌御侮的价值意义,在飞檐走壁或你侬我侬中笑谈民族苦难和抗日壮举,创作动机固然有收视利益的驱动,但创作者消费历史的无良之举难辞其咎,其文化自残行为和自虐心理当引以为戒。

        可见,劣质影视作品在抹平经验和去意识形态中走得太远,绕过生活的创作观实际上抽空了艺术的审美理想,摒弃深度的文艺观最后将作品推向了肤浅的洼地。鉴于此,当下影视文化的创新突围十分紧迫。

        在固本强基中夯实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影视文化,离不开对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承续转换,体现中华民族息息相通的“心史”和“集体情趣”,从而借助视听画面进行心灵对话与思想共鸣。在固本强基视阈下,影视文化的创新不应局限于中国功夫和戏曲脸谱,还应包括中医文化、书法文化、国学文化、瓷器文化、美食文化、忠义文化、情感文化、乡土文化、礼仪规制等民族内容的创作与传播。这些标志性的民族文化是对地域文化萃取的结晶,是中国影视文化卓尔不群的独特身份与基因,也是我们走向影视文化强国的原点和基石。事实上,只有对差异性地域文化的强势传播,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影视文化。当下影视文化创新应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由视听画面组成的意义系统,实际上是人们借此联通自己与民族的重要媒介载体,视听画面编织的意义世界,就像民族仪式或地域图腾那样,不仅能够在解释生活经验中给人启发,对社会秩序发挥有效的聚合和维系功能,而且画面间流转的艺术和思想的甘露,会润泽国民的心智和情思,涵养民族的境界与情怀。

        在兼容并包中充实内容。尽管影视文化已经吸收了传统文艺的许多营养,但仍存在浅尝辄止和浮光掠影的问题。影视文化创新需要对文学、戏剧、音乐、绘画、舞蹈等传统文艺进行再借鉴。需要再学习小说的文学性和思想性,让轻飘飘的影视作品走向沉甸甸;需要再学习戏剧艺术的叙事技巧,让影视作品不再平铺直叙和直白浅露;需要再学习音乐烘托、升华主题的韵味美感,让影视作品不再索然无味;需要再学习绘画的构图和景别设计,让影视作品不再意境萧疏……鉴于此,影视文化创新必须充实自身内容,编导演的创作重心应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上,真诚地与现实人生对话,而非在搔首弄姿的矫情中为生活涂脂抹粉,更非在云山雾罩或隔靴搔痒中糊弄观众,没有内容支撑的作品形容枯槁、思想涣散、境界鄙陋庸俗,难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更遑论穿越时空而不朽。编剧要下功夫琢磨故事的思想内涵,应反复咀嚼中外大师讲述故事的宝贵经验。总之,基于现实主义的影视文化创新,应有厚德载物的内容、气象万千的境界和博大精深的情怀。

        在影响示范中扩大影响。其一,我们应以高质量的影视故事去建构和传播国家的审美形象。高质量的故事不是对民族历史戏说、曲解或欲望化的呈现,而应真实反映本民族的社会历史生活,能够代表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能够塑造、维护和提升国家形象,从而将真实的中国形象传播给全世界。其二,我们应创新影视文化价值观去引领文化潮头。任何影视文化都应该包含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应该负载为生活分忧和人类解惑的审美理想,它们是国外观众接纳和认可的先决条件,只有他人广泛认同作品携带的价值观,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才能得以实现。其三,以改革开放成果的艺术反映去示范现代文明进程。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对亚非拉等国均有启发和示范价值,以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变迁为叙事内容的影视剧,必将引起发展中国家的极大兴趣,他们同样面临着变革的喜怒哀乐。

        总之,唯有将独特的民族性和共同的现代性进行整合重组,影视文化创新成果才有强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