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21日 星期五

    为区域教育质量体检

    靳晓燕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21日   06 版)

        如何客观有效地评价某一区域的教育质量,是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在19日举行的“区域教育质量健康指数发布会”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公布了全国首套区域教育质量健康状况“体检指标”。对照这套指数体系,社会公众可以像观察经济形势分析图、气候及空气质量走势图一样,直观地对一个地区整体教育质量进行全面分析判断,相关部门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诊断反馈、问责与督导。

     

    首次提出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概念

     

        长期以来,我国缺少科学、可操作的教育质量测评体系。就此,北京师范大学在全国首次提出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的概念。

     

        “区域教育质量健康指数”从“学生发展的维度”“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两大方面构建起首套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分析框架。该指数由学业成绩标准达成指数、高层次认知能力发展指数、学业均衡指数、学校归属感指数、学习压力指数、学习动力指数、艺术体育兴趣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亲子关系指数、师生关系指数和学生品德行为指数12个指数构成。这一指数体系的提出不仅契合了2013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中涵盖的五个方面,同时将影响学生发展的个体、学校、家庭和社会因素纳入评价体系,对于区域教育质量的评价更加科学、全面,对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意义深远。

     

    从大数据分析中找到提升方案

     

        该指数以过去10年超过20个省份的500多万学生反应数据为依托。教育质量评估不再是简单数据的基本描述与呈现,学生的学业水平、高层次认知能力、身心健康、品德行为等多方面的发展都能从大数据中找到切实可行的提升方案。

     

        这套基于大数据的指数研究表明:学生学校归属感、亲子关系与师生关系等学生环境因素,能够对学生品德行为的提升提供巨大贡献——上述学生环境因素每提升10%,都能够对学生品德行为的提升提供5%~7%的贡献。具体研究表明,教师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的提高,均能有效缩小男女生学业成绩差距。这为寻找缩小不同群体学生表现差异提供了多样化的手段,也启发教师在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中发挥作用。

     

        这套由独立于政府部门的第三方高校协同单位联合完成的指数,首次将区域教育质量健康状况差异清晰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并首次将积累多年的学生大规模反应数据科学诊断,转化为能够切实帮助教育部门、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改进教育教学的具体行动方案。

     

    设立全国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状况预警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指明: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发展的应试教育体系已致使区域教育质量观严重失衡,简单的高额教育投入并不能够带来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指数特别建立了首个具有地区特色的教育质量健康状况区域标准,将区域教育质量健康状况以5级划分,把教育质量改进与提升的每一步逐级量化。各区域、学校可以两相对照,按图索骥,直观具体地构建起契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教育质量改进路线图”。这将为处于不同层次、属于不同情况的学校找到最适合的提升教育质量的方法。

     

        “区域教育质量健康指数”还设立了全国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状况预警机制。这一从学生发展及影响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的防范预警体系,能够及时发现区域及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有效鉴别不同区域和学校是否已经达到高危程度并提出预警,使区域教育教学改进更具针对性。(本报记者 靳晓燕)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