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果子”是很多人早餐的重要选择,但是热腾腾、香喷喷的煎饼中夹着的那层薄脆,看似并不起眼,却来历可疑。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日前对北京薄脆市场进行暗访时发现,一些黑作坊的薄脆包装箱污迹斑斑,生产场所让人掩鼻,而所用油品更是没有商标,薄脆能保持一月不坏,安全问题令人揪心。
煎饼薄脆,人人喜欢,几成百姓早餐必备,因而是否安全事关重大。是否有问题,买家自己无力甄别。靠奉行“利益至上”的商家道德自律?更是幼稚天真,保障食品安全能依靠的,只有制度。
对于食品安全,我们从来不缺法律规制,一些无良商家之所以随意突破商业道德伦理底线,甚至将“不被逮住”奉为圭臬,对食品安全失去起码的敬畏,根本还在于监管缺位,制度执行乏力。
“僵尸煎饼”看似危害小,但一口吃不出问题并不代表就没有问题。食品安全守卫者应该明白,“小危害”会酿成“大祸害”的道理。民众每天都在为“还能吃什么”揪心,这样的惶恐与焦虑,谁能说不是这样一个个“小危害”累积出来的?危害小、难管不是自我安慰、自我原宥的借口。大问题大管,小问题小管乃至不管。这种僵化的执法思维,很大程度上,成了“僵尸煎饼”泛滥的推手。
良心与诚信,是为人之道,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石。如何点旺良心与诚信之火?这既靠自律,又靠他律,还需要举全社会之力,该惩处的不手软,该奖励的不吝啬。只有营造出一个“人人喊打,个个参与”的浓烈氛围,才能倒逼商家担负起社会道德义务。
(原载红网,作者 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