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19日 星期三

    中华传统武德的当代价值

    作者:彭永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19日 13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中华传统武德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汲取中华传统武德精髓,锻造当代战斗精神,确保人民军队打得赢、不变色。

     

    武德的实质是军队核心价值观

     

        战争既是物质力量的对抗,更是精神力量的较量。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最伟大的力量,那就是利剑和精神,从长远来讲精神总能战胜利剑。”武德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所谓武德,就是军人从武、用武、尚武之德性,包含政治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品质等。作为军队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武德支撑和影响着其他价值判断,鲜明地表现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属性。

     

        武德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任何军队都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任何军队的价值观,都是为了军队有效执行历史赋予它的政治任务而确立的。从古至今各个民族、各个阶级的军队,无论是否明确规定军人价值观及其政治内涵,其军人价值观的政治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为谁而战,为何而战,是一支军队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我军从初创的那一天起,就深深打着其自身所特有的政治属性,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这是人民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奥秘所在、生命力所在。

     

        武德具有鲜明的民族属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也有自己独特的武德。将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著述《孙子兵法》同西方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相比,东西方两种文明价值背景下产生的军事思想差异就非常明显。前者含有儒家伦理主义精神,散发着古典人道主义关怀,又隐含老子“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因而视“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战争之道的最高境界。后者带有商业殖民扩张和追求无限利润的传统,又传承生存竞争的“丛林法则”,缺乏东方古典人道主义关怀,战争的目标停留在百战百胜的境地,也不可能视“不战而胜”为最高境界。

     

    传统武德的当代价值

     

        中华传统武德承载着中国历代军人不懈追求崇高价值的人生理想,清晰地展现了军人所奋斗的价值目标、价值实现途径和价值评价标准等完整的军人价值观体系。“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尽情吸纳着中华传统武德的养料,彰显着中国特色和中国元素的内在价值。

     

        “忠诚于党”承继了中华传统武德“保人利主”的价值目标。我军是党缔造的人民军队,忠诚于党、服从党的绝对领导,与中华传统武德要求的忠诚爱国在指向上是一致的。“热爱人民”反映了中华传统武德“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中华传统武德是以“仁”为核心的文化体系,热爱人民,不仅鲜明地表达了人民军队的人民属性,而且是中华传统武德民为邦本理念的直接传承。“报效国家”体现了中华传统武德“精忠报国”的价值追求。从楚庄王的“保大”“安民”、孔子的“执干戈以卫社稷”到《国语》中的“为国者利国之谓仁”等,无不揭示出武德文化核心价值的真谛。“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相辅相成,呼应了中华传统武德“保家卫国”的使命担当、“明耻教战”的价值指向。“马革裹尸还”的献身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烈气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价值担当,“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的忧患意识,为今天军人的“献身使命”“崇尚荣誉”注入了厚重的精神养料。

     

        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忠诚于党与热爱人民、报效国家是统一的,献身使命与崇尚荣誉是一致的,把这五个方面统一规定为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传统军人价值观的现代昭示,是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资源。

     

    在汲取传统武德精髓中锻造战斗精神

     

        军人的战斗精神,永远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战斗精神一体两面、互为表里,前者为后者提供价值目标,后者为前者提供实现途径。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整合、凝聚和提升人民军队的“精气神”,需要承继中国传统武德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和感召力的价值观念、道德理想和伦理品质,发挥其在锻造战斗精神中的“引路”“铸魂”“输血”和“补钙”作用。

     

        内化于心,深化官兵对中华传统武德的认同。要把学习传统武德作为培育战斗精神的基础性工作,使中华传统武德扎根官兵心底、融入灵魂血脉,引导官兵认清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武德一脉相承、紧密相连。通过对中华传统武德的认知认同,帮助官兵坚定理想信念、聚焦能打胜仗、纯洁思想道德、明辨是非荣辱,强化官兵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担当。

     

        外化于行,推动官兵对中华传统武德的践行。强化传统武德中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号令意识和纪律意识的时代诠释,把学习践行的热情转化为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对军人使命的强烈担当,紧盯对手强化实战化训练演练,集聚培育和践行战斗精神,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准备。特别是利用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时机,激励官兵不畏艰险、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在完成任务中强化为祖国争光、为军旗添彩意识。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