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16日电(记者梁若冰)“作为一份历史悠久的负责任的报纸、广大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希望光明日报在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增加社会文化正能量、普及全民美育的同时,继续发挥一以贯之的权威性和引导性,不断推出代表中国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和艺术评论,及时、准确地传播时代的好声音,批评庸俗浮躁的不良风气,弘扬中华传统艺术精神,加大理论批评的力度,倡导艺术争鸣,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减少艺术误判,在争鸣中不断为读者梳理出艺术真知和优秀作品,助力优秀艺术家的创作,不断提升读者的艺术欣赏水平。”这是15日光明日报文化艺术中心暨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座谈会上与会者的共识。
在座谈会上发言的学术委员有(以发言先后为序):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长马振声、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美术观察》杂志主编李一、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家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著名画家杜滋龄、杨力舟、谢志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卢新华、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赵学敏、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马新林。
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出席座谈会,他指出:光明日报是目前中央新闻单位刊登文化艺术作品版面较多、投入编辑记者力量较多的媒体。2012年元旦,根据中央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我们创办了光明日报文化周末版,每周为读者提供8个彩印的文化艺术精粹版面,两年多来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光明日报文化艺术中心的成立,就是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依托光明日报主体业务,建造一个高端文化艺术学术研究、展示平台,以创新的思维,结合新科技、新媒体、新方式,为广大读者的文艺欣赏、为艺术家的文艺创作,做好服务,做好传播。我们要依靠各学术委员,紧紧追踪国际国内文化艺术最新动态,举办各类专题的研讨、论坛、笔会等,在新媒体时代有效推广优秀文化艺术,增进文化艺术与大众、与社会的交流和沟通。本报副总编辑李春林主持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