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17日 星期一

    文艺观潮

    中国影视要自主创新

    刘文良 张永红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17日   14 版)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海报

        讲述在地球上生活了400年的外星人与女明星之间爱情故事的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以新颖的构思和真挚的情感受到了观众的热捧;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获得者《冰雪奇缘》打破了以往童话故事王子公主相爱并过上幸福生活的固有模式,让王子成了坏人;在柏林电影节获奖的国产影片《白日焰火》突破了类型片的束缚,将艺术构想和商业元素巧妙融合……最近影视界引人关注的一系列作品各有突破,让人看到了文化创新精神所迸发的巨大力量,也再度引发了业界对如何引导中国影视业走向良性的自主创新之路问题的思考。

     

    融入人文关怀 原创征服观众

     

        当下影视作品浩如烟海,但真正能走近观众心灵者却为数不多。究其原因,是由于缺乏原创力,一些作品不容易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和震撼力,于是就通过媚俗化的“笑点”捕获注意力,或有意营造“泪点”博取同情心。为了搞笑,甚至将文化进行粗鄙化处理,伤害了喜剧辨美丑而弘扬社会道义的艺术精神,原本“娱乐观众”的艺术追求很容易被“愚乐观众”所代替。

     

        此外,怪诞奇观化也成为某些影视作品用以弥补原创性不足、吸引观众的手段。一些奇幻题材影片注重在技巧、表演、话题营销上下表面功夫,为更多地链接奇观异景,有时忽略了对完整有力的叙事系统的构建,甚至违反叙事常规,改变叙事方向,使观者如堕五里雾中。还有一些作品不重视对民族文化原点及其人文传统的纵横开掘,忽视了民族文化的主体创新。

     

        过度媚俗搞怪也好,钻营奇观模式也好,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作品的娱乐性。诚然,电影离不开娱乐性,但娱乐性只是一种催化剂,电影真正能够征服观众的生命力还在于原创性。任何一部能够让人记得住的经典作品,原创性的内涵都是其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当然,娱乐性和原创性也不是对立的,只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让观众在创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中获得观赏的乐趣,从而愉悦心情。也就是说,娱乐性不应该是没有边际的,只有融入人文关怀的娱乐性才具有更加强烈的感染力。

     

    深挖传统富矿 聚焦民族精神

     

        原创在文学及艺术范畴中强调的是审美的别具一格和独具匠心,题材和角度的缤纷多彩和别出心裁,更表现在对自然、社会、生活和人生体悟的超凡脱俗和真知灼见中。影视艺术的原创性就是要聚焦当下现实生活,敏锐地感悟社会和人生,凝炼切合时代旋律的主题,在淘洗素材、组织题材方面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在安排情节、细节方面新颖而合乎情理。影视艺术的原创,可以是拓荒式原创,在表现主题、人物形象塑造及剧情处理等方面都做到“史无前例”;也可以是突破式原创,在思想内容、表现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较前人有新的发展和完善;还可以是异见式原创,有意颠覆前人旧作的主题思想、表现技法、人物形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个国家的文化最突出的特色莫过于民族特色,最博大精深的文化就是传统文化。因此,增强影视艺术的原创性,就要从强化民族情结、打造民族品牌入手。凡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深邃的传统文化蕴涵的影视作品,都与原创性有着深厚的渊源。远至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陈凯歌导演的《荆轲刺秦王》,近到热播的电视剧《大秦帝国》《赵氏孤儿案》、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些影视作品都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厚历史积淀,其原创性内涵自然也不一般。无论是传统婚丧嫁娶仪式和饮食文化的展现,还是具有浓郁民族文化内涵的传统曲艺,抑或是对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解读,都在经意或不经意间展露了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

     

        正是这些难以复制的民俗民风,激发了本民族观众的共鸣以及其他民族观众的好奇,搭建起世界认识中国的桥梁。肯定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在正确理解民族文化精髓的前提下,坚定本民族先进文化的立场,以中华民族的生活特色、民俗乡风、审美情趣、语言习惯等作为题材内容的表现,熔铸东方文明中充满哲理的人性观照和诗意境界的美学理念,可以为影片的原创性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当然,并非所有的民族性因素都适宜作为影片的原创基因,特定的民族情结还需要经由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大义的渗透和浸染方能在影片中大放异彩。

     

    转换创作视角 提高题材含金量

     

        题材新颖是增强影视艺术原创性的重要保障,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是别人没有用过的题材。同样的题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开掘,其含金量就可能大相径庭。相反,如果我们习惯以一种程式思维去看待不同的题材,就可能永远走不出既定的框框。从这个意义上说,优化切入角度,才是题材新颖的根本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始终把调研工作置于特别突出的位置上,初步明确选题、确定了题材的领域之后,还得通过细致的对比和分析,了解他人在这个领域进行了什么样的开掘,还存在什么误区值得商榷,或者存在什么盲区值得开垦。即使选题相似,也可以选择与众不同的切入角度。

     

        题材方向的撞车有时无法避免,但调整切入角度则是完全可能的。著名编剧王兴东特别注重别具一格的切入角度:在《共和国之旗》中,他将焦点对准一位普通的国旗设计者,着重渲染中国国旗来自于普通百姓之手这一情节,从侧面巧妙地展现了我国的民主;《蒋筑英》的开篇并没有着重从正面描写当时知识分子异常艰苦的生活环境,而是从蒋筑英死后家人奔丧的角度写起;在《孔繁森》中,他没有像其他同类题材电影一样直接展现基层干部的苦与难,而是从孔繁森的儿子切入,渲染他如何理解自己的父亲。

     

    科学改编经典 凝练新的意蕴

     

        增强原创性并不是不让改编经典,而是要求科学对待经典改编,凝练新的意蕴。经典改编,同样是影视艺术常见的创新手段。电影与经典的结合,无论是在承续历史经验与文化传统,还是在提出或回应时代新命题,抑或是在融入新形势下特殊的责任伦理要求等方面都具有挑战性的意义。也许在一些人看来,既然是改编,那就谈不上原创。其实不然,改编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艺术化的改编同样可以成为一种原创方式。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改编自华语女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不仅非常成功地再现了文本故事,而且在主题表达和情节安排上有了更高层次的升华。更进一步说,这不仅仅是对小说文本的一种形象诠释,更称得上是一次文本的开掘。

     

        经典改编不能割断经典作品自身的血脉,但创作者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创见,其独特的艺术天赋、生活经历以及知识结构都可以成为作品改编原创性的诱发点和推动力。艺术家们应该将自己正确而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文化教养和艺术情趣等有机地渗透到经典改编的创作当中,并赋予时代的积极内涵,以对社会负责的态度科学地行使自己作为电影人的权力,才能让改编电影的原创性成为现实。当然,这种权力既是一种个人的权力,更应该是一种公权力。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丁亚平所说,“这样的权力要与一种尘世的道德、一种民生的意识、一种职业伦理结合,要姿势向下,要俯下身子倾听普通人的声音,要求电影作品具有文明健康、启人深思、催人奋进的基调,给人以良好的道德启迪,给人以反思历史、人生与创造新生活的勇气”。当这种权力代表着广大受众的公共利益时,经典改编就会成为经典和影视“双赢”的桥梁。

     

        可以说,原创既是一种内涵,一种手段,也是一种姿态。处于原创缺位阵痛期的中国影视,一定要消除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甚至要拿出“凤凰涅槃”的勇气,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锐意改革,将中国影视事业引向自主创新、打造品牌的主航道。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